黄体囊肿-妇科

概述
  • 囊腔直径超过3cm的黄体
  • 多发于女性月经周期的后段
  • 多可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
  • 少数可发生破裂,引发难忍的腹痛及内出血

疾病定义


黄体是女性在排卵后形成的富有血管的囊腔样结构,具有分泌孕激素的功能,其正常直径为2~3cm。若排卵后血液流入黄体腔内,使囊腔的直径超过3cm则形成黄体囊肿。因黄体囊肿属于生理性囊肿,多可自行消退,少数会发生破裂,引发剧烈的下腹部疼痛及盆腔内出血。

流行病学

黄体囊肿属于生理性囊肿,多发于女性月经周期的后段,一般可自行消退,因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察觉,故其发病率较难进行统计。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黄体囊肿破裂该怎么治?

若黄体囊肿发生破裂,应当行紧急治疗。对于出血少,病情平稳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止血等保守治疗。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

黄体囊肿严重么?

多可自行消退,部分患者因囊肿发生破裂,可出现突发性剧烈下腹部疼痛,伴有盆腔内出血,若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后果。若患者出血量较多,发生失血性休克,可危及生命。

什么是黄体囊肿?

黄体囊肿属于生理性囊肿,是女性在排卵后血液流入黄体腔内,使囊腔的直径超过3cm形成的,一般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

病因

黄体囊肿是一种生理性囊肿,因女性排卵后血液流入黄体腔内,使囊腔的直径超过3cm形成的,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基本病因

由于黄体囊肿位于卵巢表面,且张力较大,故在某种因素刺激下容易发生破裂。

常见发生破裂的因素如下:

  • 外力影响:一般在月经后半周期,粗暴的性交、卵巢受直接或间接外力碰撞时,可导致黄体囊肿破裂。
  • 腹内压增高:用力排便、咳嗽,剧烈运动等。
  • 盆腔炎症:可导致卵巢充血,黄体囊内压增加,继而出现破裂。
  • 凝血机制异常:导致黄体出血,囊肿增大,压力增加发生破裂。
症状

患者表现轻重不一。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隐痛及月经紊乱,少部分患者因黄体囊肿发生破裂或扭转,可突发难忍的下腹部疼痛,若出血过多可合并休克的表现。

典型症状

  • 大部分黄体囊肿可自行消退,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影响,患者常无明显症状。
  • 部分黄体囊肿发生持续性增大,可引发下腹部隐痛,或因其持续分泌孕激素出现闭经或月经推延。
  • 少部分黄体囊肿发生破裂或扭转,可突发剧烈难忍的下腹部疼痛,伴有肛门坠胀感、恶心呕吐等,一般无停经史,偶有经期延长。
  • 极少部分因盆腔内出血过多,表现为四肢冰冷、头晕眼花等失血性休克症状。
就医

由于黄体囊肿多可自行消退,故无症状患者可定期复查,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在月经周期的后段,性交、外力碰撞或体位改变的时候,出现了剧烈的下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肛门坠胀感,因警惕黄体囊肿破裂或扭转,为避免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应尽快送至就近医院或拨打120紧急送医。

就诊科室

急诊、妇产科

诊断依据

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

  • 下腹部疼痛有多久了;
  • 腹痛是否可以忍受;
  • 事发之前是否有明显诱因,如在性生活、外力撞击等紧张性活动;
  • 现在是否有恶心呕吐、头晕及肛门坠胀感等。

诊断标准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察觉,常于体检时发现,无需特殊诊治。但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医生可综合以下几点对是否发生黄体囊肿破裂作出诊断:

  • 于月经后期突发下腹部疼痛;
  • 发病前多有性交、外力撞击等紧张性活动;
  • 不伴有阴道出血;
  • 妊娠试验阴性;
  • 妇科B超检查可发现附件异常包块,并伴有盆腔,甚至腹腔多少不等的积液;
  • 后穹窿穿刺有暗红色不凝血或血水样液。

相关检查

医生查体

医生会进行妇科专项、腹部及皮肤黏膜等综合检查,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妇科检查

有过性生活者,一般通过阴道检查;否则通过肛门检查。

检查包括触摸宫颈、子宫及双侧卵巢。表现典型者,患侧附件会发现有边界清楚(未破裂时)或不清楚(破裂后)的包块,若囊肿发生破裂,抬举或摇摆宫颈时有明显疼痛感,轻压患侧卵巢时也会有疼痛感,且阴道后方触感较为饱满。

腹部检查

发生黄体囊肿破裂的患者,因血液进入腹腔内,轻压腹部时可有明显疼痛;若出血较多时,叩诊腹部有移动性浊音。

皮肤黏膜检查

出血过多者,皮肤黏膜苍白,呈贫血貌,四肢湿冷。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有助于评估患者出血情况。失血较多的患者,血红蛋白发生下降。
  • 血、尿妊娠试验:有助于鉴别诊断。若为异位妊娠或妊娠黄体,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提示阳性。
  • 凝血功能:有助于监测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大量出血的患者有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
  • 其他血液检查项目: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常规行肝肾功能、血型及交叉配血、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可对卵巢形态、盆腔积液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 黄体囊肿的患者,可见一侧卵巢有边界清楚的囊性包块;
  • 黄体囊肿发生破裂出血的患者,可见盆腔有液性暗区。

MRI检查

有助于评估盆腔内出血情况。

黄体囊肿发生破裂出血的患者,检查过程中注入的造影剂可发生外渗现象。

病理检查

常为单侧囊肿,直径为3~6cm,大于4cm者少见,囊壁显琥珀色、光滑、半透明状,囊内含淡黄色液体。镜下可见富含类脂质黄体细胞,囊壁内层纤维化,且有黄素化颗粒细胞及卵泡膜细胞。

特殊检查

阴道后穹窿穿刺

阴道后穹窿位于阴道的顶端,在宫颈的后方,腹腔内发生积血常聚集在该处。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固的血液,提示患者盆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鉴别诊断

黄体囊肿可能与B超提示子宫旁包块的其他疾病相混淆,可通过如下方式鉴别:

  • 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是指胚胎生长在子宫腔外的异常妊娠过程。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行血、尿妊娠试验阳性可帮助鉴别。
  • 妊娠黄体:是指存在于妊娠期女性卵巢中的黄体。在妊娠前3个月发生持续性增大,一般于妊娠3个月后自行消失,若B超见宫内孕囊,且血、尿妊娠试验阳性可进一步鉴别。
  • 卵巢肿瘤:是指发生于卵巢上的肿瘤。一般直径大于5cm,常见于绝经后或生育期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妇女,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及细胞学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发生黄体囊肿破裂时,应与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下:

  • 阑尾炎:是指阑尾发生感染,出现了炎症。患者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伴有发热及白细胞计数升高,行腹部CT可见阑尾肿大增粗可进一步鉴别。
  • 异位妊娠破裂:患者出现下腹部一侧剧烈疼痛,有停经史、伴有阴道出血,但黄体囊肿破裂患者一般无停经史,无阴道出血症状,并通过尿血妊娠试验阳性可进一步帮助鉴别。
治疗

因黄体囊肿多可自行消退,无症状者可随诊观察,一般无需治疗。

若黄体囊肿发生破裂或扭转造成急腹症时,对于出血少,病情平稳的患者,可采药物止血等保守治疗;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应同时手术治疗。

急性期治疗

出血较多,出现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冒冷汗的患者,应立即就医治疗:

  •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频率、心跳。
  • 吸氧: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
  • 静脉补液:通常建立3-5条静脉通路,及时补液纠正休克。
  • 完善术前准备:如验血型、配血、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功能等。

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切勿大幅度走动,引起伤口撕裂出血。
  • 补充血容量: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血浆等。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针对生命体征平稳,出血量不多的患者,可静脉应用止血药物行保守治疗。

常见止血药物有维生素K、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肾上腺色腙)、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等。

小剂量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当患者黄体囊肿发生破裂或扭转,出血较多时,在抗休克的同时,应及时行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指将小镜头插入腹腔内,实时显示腹腔内影像,并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剥离出血的黄体,缝合或电凝止血并吸去腹腔积血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仅需1~3个小口)、术后恢复快(7天即投入工作)、住院时间短(术后2~3天即可出院)、并发症少等优点。

术中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术后需注意伤口保护。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多数黄体囊肿会自行消退,但也可再次形成。部分发生破裂的黄体囊肿,一般治疗及时不会发生严重后果,可彻底治愈。但长时间、出血过多的患者可能会因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并发症

休克

少部分因盆腔内出血过多,表现为四肢冰冷、头晕眼花、低血压等失血性休克症状。故一旦怀疑出现黄体囊肿破裂,应紧急就医治疗,切勿拖延。

日常
  • 黄体囊肿未破裂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性交、外力碰撞,以及排便、咳嗽等引起囊肿内压增加,导致囊肿破裂的行为。
  • 黄体囊肿破裂的患者,在康复期间应特别重视日常生活管理,通过改善饮食、作息等促进伤口恢复,降低再次发生破裂的风险。

此外,孕龄期女性在月经后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该病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家庭护理

  • 对于黄体囊肿未破裂的患者,应避免粗暴的性交行为,以及卵巢受直接或间接外力碰撞,引发囊肿破裂。
  • 对于黄体囊肿破裂的患者,家属应督促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管理术后饮食,避免让患者参与重体力活动。

日常生活管理

  • 运动休息:避免剧烈和重体力运动,黄体囊肿破裂患者需静养1~2周。
  • 饮食:宜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鲜鱼,鸡蛋,瘦肉,大豆制品、蔬菜、水果等)促进伤口恢复。
  • 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剧烈咳嗽、大力排便等增加腹压,诱发囊肿破裂。

特殊注意事项

建议育龄期妇女在月经的后期不要剧烈运动,避免过于粗暴的性生活。此外,若疑似为黄体囊肿破裂应拨打120紧急就医,以免危及生命。

预防

黄体囊肿属于生理性囊肿,无法进行预防。但黄体囊肿的破裂与外力作用有关,故孕龄期女性在月经后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外力撞击或粗暴的性生活。

均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力排便,避免剧烈咳等引起囊肿内压增加的行为,对防止囊肿破裂具有积极意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NEWS

上一篇:功能性痛经

下一篇:继发性痛经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