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定义:一种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
症状:牙龈红肿、牙周袋溢脓和牙齿松动等
治疗:洁治和刮治,辅助用药,必要时借助手术治疗
预后:一般早期预后佳,中期预后较好,到后期预后效果就较差或极差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是由于牙菌斑(细菌和食物残渣形成的薄膜)长期堆积在牙齿和牙龈边缘,引发牙龈发炎并逐渐破坏支撑牙齿的牙槽骨和韧带。常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炎可能导致牙齿丧失,并可能影响全身健康(如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洗牙是预防牙周炎的关键,如果发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应尽早就医治疗。
牙周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根据2017年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
15岁人群中深牙周袋(≥4mm)检出率为 6.5%,附着丧失(≥4mm)检出率为 0.5%;
35~44 岁人群中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7.4%,深牙周袋(≥6mm)检出率为 6.9%,附着丧失(≥4mm)的检出率为33.2%;
55~64 岁人群中深牙周袋(≥6mm)的检出率为15.1%,附着丧失(≥4mm)检出率为 69.9%。
牙周炎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50~60岁时达高峰,此后患病率有所下降。随着人们口腔卫生意识的加强,轻到中度牙周炎患病率将逐渐下降。
35岁以上成人是牙周炎的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更高。
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约占所有牙周炎患者的95%,多发于成年人,但儿童也可能受到影响。该疾病常由牙菌斑累积引起,病程缓慢且逐渐加重,不治疗可能导致牙龈和牙槽骨破坏甚至牙齿脱落。
好发于青少年,牙周支持组织破坏迅速且严重,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不治疗,会导致牙齿快速脱落。
与全身疾病相关、且严重而破坏迅速的牙周炎,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这些全身疾病包括白血病、糖尿病、艾滋病等。
病因
牙周炎是一种破坏性疾病,与微生物、宿主反应有关,是导致我国成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在局部致病因素中,牙菌斑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而在全身因素中吸烟是高危因素。
牙菌斑
牙菌斑主要由粘附于牙齿表面的细菌、细胞间物质、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是牙周炎最主要的局部病因。
牙石
牙石是沉积于牙齿表面的已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形成后不能以刷牙的方法去除。牙石对牙周组织的主要危害来自其表面堆积的菌斑,牙石是牙周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创伤性咬合
因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致使牙周组织发生咬合损伤,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夜间磨牙等。作为破坏过程中的协同因素其可加重牙周炎的进展。
食物嵌塞
主要指食物嵌入相邻两牙的牙缝内,它是导致局部牙周组织炎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同时也可加重牙周组织已存在的病理变化。
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影响
系统性疾病会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并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血液疾病与牙周组织的关系极为密切, 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牙龈肿胀、溃疡、自发性出血等症状。糖尿病患者易受细菌感染,牙周炎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侵袭性牙周炎和重度牙周炎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某些遗传因素会增加宿主对牙周疾病的易感性。
吸烟
吸烟是牙周炎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从成人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看,不吸烟患者好于吸烟患者。因为吸烟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以及体液、细胞免疫过程,尤其是它会削弱口腔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影响牙周创口的愈合。
精神压力因素
精神压力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力降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可明显促进病程的发展, 影响牙周炎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症状
健康的牙龈应该呈粉红色,边缘薄且紧贴牙面,质坚韧,探诊不出血。牙周炎的主要症状是牙龈红肿、质地松软、探诊出血、牙周袋溢脓和牙齿松动。
早期可能会出现牙龈红肿;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出现牙齿松动、牙缝变大、牙龈退缩直至最后牙齿丧失。
轻度
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探诊深度≤4 mm,附着丧失1~2 mm,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 1/3。
中度
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也可有脓。牙周袋深度≤6mm,附着丧失3~4 mm,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 1/3,但不超过根长的1/2,牙齿轻度松动,轻度的根分叉病变。
重度
炎症较明显,可伴有牙周脓肿,牙周袋深度>6 mm,附着丧失≥5 mm,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多根牙有根分叉病变,牙齿松动、移位。
牙周炎患者可伴随出现牙周脓肿、根面龋、口臭等症状。
就医
如出现刷牙出血、牙龈红肿以及牙齿松动等牙周炎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程进一步发展。
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牙周科。
医生会通过以下四步进行检查。
视诊:检查是否有牙菌斑、牙结石、牙龈是否红肿。
探诊:检查有无牙周袋的形成、探诊深度、牙周附着水平、探诊后牙周袋有无出血现象、根分叉病变的探查。
咬诊:检查咬合关系和功能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可以帮助调整咬合关系,消除咬合创伤。
X线检查:检查是否存在骨吸收。常见三种投照方法:根尖片、He翼片及曲面断层。这是特殊的口腔科检查,由口腔科医生安排、口腔放射科医技人员操作。
牙龈炎:具有牙龈红肿等炎症表现,可有假性牙周袋,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预后效果良好,病变组织可恢复正常状态,无自发性疼痛。
牙髓炎:有自发痛,遇到温度的刺激疼痛会加剧,当医生用探针进行检查时有明显疼痛感,口腔检查可见深龋。与牙周炎和牙龈炎的本质区别是发生病变的部位不同,牙髓炎发生在牙体深部。
治疗
牙周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控制菌斑,消除炎症,阻止病程发展并防止复发,恢复牙周组织功能(咀嚼功能、咬合关系等)和生理形态(牙龈与骨组织、牙齿间邻接关系等)。
牙周炎可伴发急性牙周脓肿,当脓液形成后,需要切开引流处理。
牙周炎的基础治疗又称病因治疗,每位牙周炎患者都必须做,目的是消除局部致病因素,使炎症减轻到最低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教和指导,控制口腔菌斑,保持口腔卫生。
清除牙石,根据牙石分布的位置分别采取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来清除。牙石的清理需要定期到医院清理,日常的口腔卫生保健无法清除。
清除导致菌斑滞留的因素,如治疗食物嵌塞,充填龋洞等。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单纯的药物治疗不是治疗牙周疾病的主要手段,对于机械治疗无效的患者,方可考虑辅助用药。
根据药物作用范围可将药物治疗分为全身用药、局部用药两个方面。
全身用药不仅可以杀死牙周袋内的致病菌, 还可通过血液到达牙周组织内和牙周袋外部区域, 进一步抑制细菌的入侵,防止疾病复发。
硝基咪唑类
此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其中甲硝唑因其廉价高效较为常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有血液疾病和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药期间禁止饮酒。
四环素类
此类药物为广谱抗生素,可以抑制大多数牙周致病菌的生长 ,包括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其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牙齿着色等。孕妇及7岁以下儿童禁用。
青霉素类
此类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常用于牙周治疗的是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联合使用可增强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本药副作用少,偶有胃肠道反应、皮疹和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大环内酯类
牙周治疗中常用螺旋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此类药物毒性小、副作用少 、偶有胃肠道反应。
全身应用抗生素虽然能提高牙周炎的治疗效果,但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和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局部用药则可有效控制、维持药物释放浓度、时间,以减轻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及耐药性。
米诺环素凝胶
一种将药物贮存于特制注射器内的软膏状缓释剂,可通过针头将药物注入牙周袋的深部,软膏遇水变硬形成膜状,可在牙周袋内缓慢释放有效成分。其作用为抑制胶原酶活性,对急性牙周脓肿有一定效果。
醋酸氯己定溶液
为广谱抗菌剂,可减少菌斑的形成和牙龈炎症的发生。其副作用为味苦及长时间使用可使牙齿着色,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在牙周炎比较严重,无法通过单纯基础治疗解决全部问题的情况下,需借助手术治疗,帮助患者解决病痛。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翻瓣术:是指翻开牙龈使牙根和牙槽骨暴露,然后进行牙龈下清洁和平整牙根,必要时可修整牙槽骨。
植骨术:采用骨或骨的替代品等移植材料进行牙周炎导致的骨缺损的修复。移植物可取自自身骨,也可能来源于动物或人工合成。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通过手术在牙槽骨和牙齿之间,放置一种特殊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膜状材料。这种材料可以防止上皮组织首先占据根面,让牙槽骨和牙周膜重新生长。
牙种植术:当牙体缺失后,先对患者进行牙周治疗,在全口牙周炎症得到控制后,将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内,以支持其上部的人工义齿修复体。其治疗目的是恢复牙齿形态及功能。
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保证良好的口腔环境。系统性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保证能耐受手术。必要时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后当日可冰敷以减轻疼痛及出血状况,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 非手术区仍要坚持日常刷牙等口腔卫生保护措施。
手术部位在拆线前不宜刷牙,可使用漱口水以防止感染,避免使用手术部位咀嚼。
一般术后7天可拆线,拆线后手术部位可开始使用软毛牙刷进行清洁护理。
术后3个月进行复查。
中医治疗只有辅助作用,常用的中成药有补肾固齿丸。补肾固齿丸能补肾固齿,活血解毒,可用于牙齿酸软、咀嚼无力、松动移位、牙龈红肿。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松牙固定术是通过一个小夹板将松动的患牙和旁边坚固的牙齿固定整在一起,这样在咀嚼食物时就可以分担松动牙齿的受力,减轻患牙负担,注意不要用此牙咬过硬食物。
预后
一般牙周炎早期预后佳,中期预后较好,到后期预后效果就较差或极差了,所以牙周炎要尽早治疗。牙周炎的预后跟患者的配合度、菌斑的控制程度也密切相关,因而治疗期间,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重度牙周炎可引起牙髓的变化,即同一颗牙同时出现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并且互相融合连通。治疗时应先找到病因再对症治疗。
牙根面敏感
在接受牙周治疗后,牙齿在受到冷热酸甜或机械刺激(食用过硬食物、刷牙)时,会产生疼痛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敏感症状也会随之消失,时间约为2周~1月不等。根据患者自身的敏感度和治疗程度不同,其症状的程度也会有差异。
日常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发病初期症状不会特别明显,所以容易被忽视,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使病程不断发展,最终导致牙齿脱落,影响其正常生活。所以牙周炎的预防很重要,平时要多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做牙齿检查。
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口腔清洁,牙刷要小头、软毛,至少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也可考虑使用电动牙刷。
牙膏可以选择含氟牙膏,氟化物可以抑制细菌和蛋白质吸附牙面,预防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
劳逸结合,舒缓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情。
注意饮食均衡,粗纤维食物有利于牙面的清洁。
改变个人不良习惯,如用口呼吸、吐舌、吸烟等。
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手持牙刷柄,刷毛倾斜45°角,刷毛尖端指向牙龈和牙冠交界处,刷毛一半放在牙龈上,一半放在牙冠上。顺着牙齿的方向稍微加压,刷上牙时向下刷,刷下牙时向上刷,牙的内外面和咬合面都要刷到。
养成定期去正规医院检查的习惯。
特殊人群(幼儿、口腔术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者)的口腔护理,需要由他人的帮助来控制菌斑。针对不同的患者可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
对于手活动不方便者,最好选择电动牙刷。
对于昏迷患者或植物人,可由他人用棉签或牙刷蘸取化学抗菌剂(碘剂、氟化物)擦洗牙面和口腔,每天2~3次。
幼儿在乳牙萌出后可由家长用棉签或软塑料刷为其擦拭牙面,年龄稍大后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对于口腔手术后的患者,如能张口者除用漱口剂含漱外,对手术区以外的牙面仍需通过常规刷牙来控制菌斑。
头颈部放疗的患者,由于唾液分泌少,更应该关注口腔的保健。
牙周炎的预防主要是注意去除致病因素,增强口腔卫生意识。
认真刷牙,早晚2次,每次3分钟,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对邻面不易去除的菌斑、软垢,用牙线或间隙刷进行清洁。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6个月进行1次洗牙。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被生动简介地画了出来(转载)
医疗核心制度至关重要,记不住怎么办?1、有个病人来了(首诊负责制)2、有点重,请上级一起看(三级查房制度),3、上级也觉得重,请其他科一起看(会诊制度)4、大家都觉得很重,是个疑难病人(疑难病例讨论制度)5、讨论后决定要手术,谁可以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手术怎么做?(术...
“零容忍”守护群众“救命钱”|暨做好行业自律与个人守信医保承诺书
2025年3月27日下午,我院召开2025年医保政策宣讲会暨医保承诺书签字仪式。此次会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及《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为纲领,结合无锡市医保局近年曝光的典型案例,全面部署医保基金使用合规化行动。院长曾欢腾、业务副院长王新忠及全院班组长以上医护人员参会,共...
定期洗牙有必要吗?
定期洗牙有必要吗?本文带你了解为什么需要定期洗牙!...
口腔问题自查!
口腔问题自查:牙齿敏感、蛀牙、牙龈出血、牙结石?你有以下症状吗?...
去除牙渍,拒绝口臭——超声波洁牙!
去除牙渍,拒绝口臭——无锡嘉仕恒信医院口腔科,超声波洁牙!...
上一篇:牙龈癌
下一篇:没有了!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医院等级:二级综合医院
微信公众号:wxjshx_hospital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