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分泌失调其实不是单一的病,而是多种问题的统称,就像身体里的"通讯系统"乱套了。人体有个看不见的激素管理系统,包含脑部的指挥官(下丘脑和垂体),脖子上的蝴蝶结(甲状腺),腰上的小帽子(肾上腺),还有控制血糖的胰岛等。当这些腺体工作异常时,如激素生成太多或太少、或者信号传不出去,就会引发各种状况,如突然长胖爆痘、月经乱套、总是没力气、情绪像坐过山车,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糖尿病或骨质疏松。
不同症状背后可能对应的是不同的内分泌疾病:有些是腺体自己长肿瘤导致激素过量,就像工厂生产线失控;有些是免疫系统错把腺体当敌人攻击(像自家人打自家人),导致激素不够用;还有的是激素虽然正常分泌,但身体接收器出故障,就像手机有信号却接不通电话。这些问题虽然都叫内分泌失调,但具体原因和治疗方法大不相同。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病高峰年龄集中在中青年,且有年轻化趋势。
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内分泌失调是因内分泌系统疾病引起的。相关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包括激素产生过多、激素产生过少和激素在靶组织抵抗这三大类。
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由激素产生过多、激素产生过少和激素在靶组织抵抗这三大类原因导致。
主要由内分泌腺肿瘤、多内分泌腺肿瘤病、伴瘤内分泌综合征、自身抗体产生、基因异常、外源性激素摄入过量等原因导致。
主要由内分泌腺破坏、内分泌腺激素合成缺陷、内分泌腺以外的疾病等导致,其中内分泌腺破坏可能是由自身免疫损伤、肿瘤压迫、感染、放射损伤、手术切除或缺血坏死等原因所引起。
指激素的产生虽是正常的,但激素在该发挥作用的器官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突变造成的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处于青春期的青年由于体内的内分泌平衡被打破,激素分泌水平失衡就会出现内分泌紊乱,部分女性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来源于遗传。
当饮食没有节制、劳倦过度、偏食挑食等,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营养状态变差、代谢能力变差等,进而引起内分泌系统疾病。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引发人体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又一大因素。
内分泌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尤其是女性表现得更明显,比如情绪焦虑、暴躁、心悸、紧张等都会导致人们的内分泌功能下降,可能会引起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不孕不育,除此之外还会导致面部皮肤分泌油脂过多,出现痘痘等问题。
内分泌失调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通常可有一系列症状,其背后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每种内分泌疾病都有其特异的临床症状,如垂体侏儒症的患者身材矮小、甲状腺功能亢进可有眼球突出表现,库欣综合征患者有满月脸和皮肤紫纹的表现等。
内分泌失调可能会伴有肌肤粗糙、脾气暴躁、白发早衰等。
垂体激素缺乏导致的复合症候群(多种有关联的症状),可以是单个激素减少或多种激素同时缺乏。垂体机能减退的体征和症状因人而异,具体取决于受影响的垂体激素及其影响程度。可以出现疲劳、肌肉无力、体内脂肪成分的变化、缺乏野心以及社会隔离等症状。
简称“甲亢”,常伴有甲状腺肿大、眼球外凸、基础代谢增加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还可以出现体重减轻、心律不齐、焦虑烦躁、震颤、出汗、疲劳、肌肉无力等症状。
简称“甲减”,甲减较轻者症状表现不明显,但重度者会出现特征性非凹陷性水肿,如小腿出现水肿,手指压下去但皮肤没有凹陷。
此外,常见症状还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粗糙、面色苍白、眼睑、脸面浮肿,眼裂狭窄、睁眼费力、唇厚舌大、毛发稀疏、干枯脱落、眉毛外1/3脱落、声音嘶哑、单调如蛙声、听力下降、畏寒肢冷、智力减退、嗜睡或失眠、眩晕、动作迟缓、失调、食欲减退、大便秘结、气短乏力、指甲脆而增厚、体重增加、跟腱反射迟缓、性欲减退、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或闭经、不孕等代谢降低的症状。
肾上腺皮质激素亢进所导致,主要症状为满月脸、多血质、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痤疮、糖尿病倾向、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等。
主要症状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全身不适、无精打采、乏力、倦怠、食欲减退、恶心、体重减轻、头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等表现。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洛组织,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主要症状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多汗、心悸及代谢紊乱症群。
雄激素过多导致皮肤多毛、痤疮,无排卵、不孕、卵巢多囊样改变。
当人体患某一种内分泌疾病时,可能会牵连内分泌系统,进而导致其他内分泌功能异常表现,通常来说内分泌失调患者常可伴随着肌肤粗糙,出现色斑,脾气暴躁,情绪变化快,且有少数人表现为出汗、烦躁等。
女性患者还伴随有肥胖、妇科疾病、乳房疾病、不孕等;男性患者伴随有脸上长痘、肾上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病变等。
如果出现长痘痘、月经紊乱、失眠、情绪异常烦躁或低落、过度肥胖等症状,提示可能有内分泌系统疾病,应根据主要的症状前往相应的科室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描述的疾病症状及必要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内分泌科、妇科、皮肤科。
医生查体主要是检查内分泌失调后引起的身体外在变化,如血压、身高、体重、毛发、皮肤、突眼、甲状腺肿大和结节、男性乳房发育、水肿、骨软化、骨质疏松等。
由于内分泌失调的背后可能是多种内分泌疾病,因此主要需要鉴别导致内分泌失调的具体病因,由于相关疾病种类繁多,需经医生的专业判断后进行诊断。
对于内分泌功能减退,最常见的办法是用外源激素的替代治疗或补充治疗。对于导致内分泌功能亢进的肿瘤或增生组织,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对于导致内分泌功能亢进的内分泌肿瘤或腺体增生,可通过放射线照射或内服同位素来进行治疗,如患有甲亢的病患可以通过口服同位素碘来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
目前暂无确切的应用于临床的前沿治疗方法及药物。
内分泌系统疾病通过针对性治疗手段一般是可以治愈的,较为轻微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治愈,严重的疾病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或手术来治疗,且术后到康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在治疗后也存在复发的风险,因此,正常的生理规律对维持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内分泌失调的并发症取决于其背后代表的具体疾病。
日常注重饮食均衡、勤加锻炼、劳逸结合、保持平和心态和乐观情绪等有助于维持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健康。
要注重对身心的调理。
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不要自暴自弃,克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调节代谢方面,要保持畅通的饮食与饮水,保证消化代谢正常。
照顾患者是有一定的心理负担的,因此,要保持平和心态,耐心对待患者,并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此外,在患者的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都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其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
因为内分泌失调概念宽泛,其背后可能是各种不同的内分泌疾病,建议根据具体的疾病要求调整饮食,如果没有特殊的饮食、活动禁忌,可参考下面的日常生活建议。
少油盐,少用高盐调料,少吃腌制食品,注重荤素搭配,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食物应多样:日常饮食用应尽量包含水果蔬菜、肉蛋奶制品、水产品、大豆及坚果制品,主食可选择全谷物或谷薯类主食。
饥饱要适当:不应暴饮暴食,以成年人为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食物摄入量为谷薯类主食250~400g,谷物(包含杂豆)50~15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肉类40~75g,蛋类40~50g,水产品40~75g,大豆及坚果25~35g,奶及奶制品300g。
食盐、油脂要适量:
粗细要搭配:应选择一部分粗加工食物,如谷物摄入可选择粗加工的全谷物。
甜食需少吃:过量的甜食可增加龋齿、糖尿病、肥胖的风险,因此应避免摄入过量甜食。
三餐要合理:建议每天安排三餐饮食,尽量不要不吃早餐。
避免过度摄入烟熏肉类,尽量避免饮酒,如果饮酒也要保证适量,避免高盐饮食,食盐摄入每日不应超过6g,避免摄入过多糖类和饮用过量含糖饮料,避免高脂肪摄入,脂肪摄入每日不应超过30g,尤其应避免过量反式脂肪摄入,建议选择更为健康的油。如用植物油代替固体脂肪。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戒烟,不要久坐,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
根据具体的内分泌疾病诊断,遵医嘱定期复查。
由于内分泌失调本身并非一种特定疾病,对于市面上声称可以治疗内分泌失调的药物或保健品,需持有审慎的态度,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生后再行使用。
对于大多数可导致内分泌失调的疾病来说,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运动习惯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关键。
内分泌失调不特指某一种疾病,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的病情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建议此类患者日常生活中适当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肥肉、牛腩、蛋黄、黄油等。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避免大量进食刺激性强的饮食,如烈酒、浓茶、咖啡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调理仅仅只是疾病治疗的一个环节,日常生活中如有不适需要积极的就医咨询。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会给予您合理的饮食建议。
内分泌失调不特指某一种疾病,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的病情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此类患者日常生活中可适量增加菠菜、荠菜、绿豆、薏米、草莓、柚子、猕猴桃、木瓜、鸡肉、鹅肉等食物的摄入量。以此来补充维生素、蛋白质、钙、镁、硒等。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调理仅仅只是疾病治疗的一个环节,日常生活中如有不适需要积极的就医咨询。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会给予您合理的饮食建议。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被生动简介地画了出来(转载)
医疗核心制度至关重要,记不住怎么办?1、有个病人来了(首诊负责制)2、有点重,请上级一起看(三级查房制度),3、上级也觉得重,请其他科一起看(会诊制度)4、大家都觉得很重,是个疑难病人(疑难病例讨论制度)5、讨论后决定要手术,谁可以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手术怎么做?(术...
才刚参加工作,00后小伙检出“大息肉”!这些“要命”的习惯不少年轻人都有!
不少人会认为,胃肠癌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癌,其实不然,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患上了相关疾病。肠癌的发病高峰已经从最开始的六十岁左右提前到了四五十岁,到现在甚至提到了二三十岁,正值人生辉煌的起点,就可能面临当头一棒。并有研究显示20-49岁人群肠癌发病率翻了一倍,而90后的结肠癌风险是50后的2倍以上,直肠癌则是...
及时切除!首查肠镜,竟发现巨无霸肠息肉!
58岁的赵叔叔(化名)平时经常抽烟、喝酒,以前从来没做过肠镜检查,这是第一次做,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肠镜显示赵叔叔已经有大约4.0cm接近乒乓球大小的巨大肠息肉!一般来讲,肠息肉大于2cm,就会有超过40%的癌变风险了!家属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感慨,当场直呼:“这么大的肠息肉,幸好被及时发现了!”人体结肠的直...
痛痛痛!夏季泌尿结石高发,正确防治是关键
痛痛痛!夏季泌尿结石高发,正确防治是关键 夏季到了,随着泌尿结石高发季的来临,急诊入院的泌尿结石患者数量飙升,其中有一些检查出肾结石的患者,又往往会因为自己不够了解,而陷入体外碎石好还是微创手术好的疑惑之中。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大约每11个人中就有1个得结石,...
守护生命"食"道:消化道早筛为何刻不容缓?
早期诊断,挽救生命45岁的张先生躺在无锡嘉仕恒信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胃管里流动的营养液正代替他早已梗阻的食道工作。作为苏南某电子厂的车间主任,他从未想过一次迟到的胃肠镜检查会带来如此沉重的代价。2025年2月15日,这位从未进行过消化道筛查的中年男性,在出现吞咽困难两个月后才走进内镜中心,最终确诊为食管癌晚期。...
“零容忍”守护群众“救命钱”|暨做好行业自律与个人守信医保承诺书
2025年3月27日下午,我院召开2025年医保政策宣讲会暨医保承诺书签字仪式。此次会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及《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为纲领,结合无锡市医保局近年曝光的典型案例,全面部署医保基金使用合规化行动。院长曾欢腾、业务副院长王新忠及全院班组长以上医护人员参会,共...
专业有温度,义诊见初心——我院开展护士节主题义诊活动
绿树阴浓夏日长,风暖人间草木香,我们即将迎来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为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提升全民健康意识,无锡嘉仕恒信医院于4月11日上午开展了以“专业有温度,义诊见初心”为主题的义诊活动。此次活动以护理服务为核心,将健康关怀送到居民身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护理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本活动将在护士节到来之前开展...
9种不同胃部症状,预示着不同的胃部问题!
9种不同胃部症状,预示着不同的胃部问题!一图带你了解不同的胃部健康问题!...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医院等级:二级综合医院
微信公众号:wxjshx_hospital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