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痉挛-消化内科

概述
  • 定义:胃部强烈收缩,上腹痛、呕吐
  • 病因:神经功能性异常或胃器质性疾病
  • 就医:胃部剧烈绞痛、恶心、出冷汗等要就诊
  • 治疗:口服药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

定义


胃痉挛即胃部肌肉抽搐,是胃呈现的一种强烈收缩状态,突然抽动或剧烈收缩,常表现为上腹部的僵硬、疼痛、放射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四肢冰冷等。临床可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胃痉挛症状若不及时改善,导致邻近器官痉挛,从而会引起胆汁性腹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阑尾炎等;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发生机制

慢性胃病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胃病由于胃黏膜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的环境中,胃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较健康人群相对减弱。当饱食或暴饮暴食后,胃内食物容积超过了胃所能承受的范围,进而刺激胃壁平滑肌细胞,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胃肌应激,产生频繁的紧张性收缩而呈痉挛性运动。

刺激性食物

进食过酸、过辣、过凉等由于刺激性饮食刺激胃壁的化学感受器而使促胃液素分泌增多。促胃液素分泌增多可使慢波和动作电位增加, 从而加强胃蠕动,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

原因

胃痉挛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

疾病因素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癌、胆汁反流性胃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

如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该病可偶尔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内颗粒物质(如组胺等)的释放,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出现胃痉挛、胃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

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可引起明显咳嗽症状,剧烈咳嗽时会间接刺激胃壁平滑肌,可能会出现胃痉挛现象。

药物因素

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长期服用会影响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受损,形成消化性溃疡,而引起胃痉挛。

环境因素

部分胃痉挛的发生是缘于胃部受凉后引起胃部肌肉的挛缩,因此天气温度降低过快,也会导致胃痉挛的发生。

生活方式

  • 饮食无规律,一日三餐不按时吃;暴饮暴食;嗜食辛辣刺激饮食如火锅、麻辣烫等;喜食冷饮、冰淇淋、生冷食物,这些都容易刺激胃黏膜,使胃蠕动失调,而引起胃痉挛。
  • 吸烟、过度饮酒、喜饮浓茶。
  • 工作高度紧张的职业易致胃痉挛发生,从就诊患者来看,知识分子患胃痉挛的比例较大。

遗传因素

胃痉挛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家谱的研究来看,慢性消化性胃痉挛者的亲属患胃痉挛病的概率要比一般人群大2.5~3倍。

精神心理因素

过度紧张、焦虑、压力大等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能会诱发胃痉挛,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就医

胃痉挛是继发于慢性胃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因受凉导致的轻微性胃痉挛喝热水后即可缓解,若既往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疾病,出现急性胃痉挛症状,如胃部剧烈绞痛、恶心、反胃、出冷汗等持续不缓解者,需及时就医,避免危及生命。

就医准备

  • 若天气寒冷时,就诊前多穿衣物,注意腹部保暖。
  • 若既往有就医史,需携带病历本及相关检查报告。
  • 就诊时需着宽松衣物,方便医生进行检查。
  • 若考虑需进行胃镜检查,提前禁食8小时。

急诊(120)指征

若出现腹部剧烈疼痛,不见缓解,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出冷汗、四肢冰凉等休克表现时,须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长期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怀疑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建议前往消化内科就诊。
  • 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痉挛表现,且伴有长期发作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或者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建议前往呼吸科就诊。
  • 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痉挛表现,且伴有容易出血、贫血、出血不易止住等症状,或者有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史,建议前往血液科就诊。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上腹部僵硬,有压痛,无其他特异性表现。若询问病史和医生查体不能明确诊断,需行以下检查以助进一步诊断。

胃镜检查

胃镜可以直接探查胃、十二指肠病变,判断胃部是否有炎症或者溃疡。

组织病理学检查

做胃镜的同时,分别在胃窦大弯、胃窦小弯和胃体小弯处各取一块胃黏膜,用以明确病变部位的病理特征以及病变程度。

实验室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是胃溃疡的最主要病因,故怀疑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做此检测以明确诊断。

X线钡餐检查

随着内镜检查普及,现已少用。钡餐检查发现的胃溃疡均需内镜检查证实和活检,以排除恶性溃疡。

诊断

医生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症状,并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初步明确诊断。

疾病诊断

慢性胃炎

大部分患者无特异性表现,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痉挛、食欲缺乏、嗳气、反酸等症状,通过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可确诊。

胃溃疡

临床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反酸、嗳气、胃部灼烧感、食欲减退等,严重者可伴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依靠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胃泌素瘤

胃液PH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血铬粒素A测定以及激发试验有助于胃泌素瘤的定性诊断;超声检查、CT、磁共振、选择性血管造影、生长抑素受体闪烁显像等有助于胃泌素瘤的定位诊断。

胃癌

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符合胃癌特点,且X线气钡双重造影或内镜发现占位性病变,即可临床诊断胃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胃肠神经官能症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X线,内镜检查,胃液分析与粪便化验等手段来确诊。

鉴别诊断

胃痉挛和肠痉挛均伴有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很容易混淆,需要加以鉴别。

二者主要通过发病部位及是否常伴有腹泻加以鉴别:

  • 胃痉挛多伴有左侧上腹部疼痛不适感;肠痉挛多是肚脐周围或肚脐下方疼痛不适。
  • 胃痉挛的表现以胃痛、呕吐为主,腹泻症状不明显;肠痉挛除腹痛外多会伴有腹泻症状。

从以上两点可初步区分为胃痉挛和肠痉挛,具体还需通过胃镜、便常规等相关检查确诊。

治疗

胃痉挛主要为对症治疗,解痉止痛止呕,如果常出现胃痉挛,应注意寻找原因,从根源上医治。

家庭处理

由受凉引起的胃痉挛可以通过喝热水、热敷腹部等方式缓解胃部肌肉紧张。在痉挛出现时令患者平躺在床上,家属可以帮助轻柔患者腹部,使腹部肌肉得到放松,从而缓解胃痉挛症状。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可服用颠茄片这一类抗胆碱药物,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以缓解胃痉挛。

病因治疗

根据导致胃痉挛的原发病制定治疗方案。

慢性胃炎

  • 药物治疗: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需要杀菌治疗,我国目前推荐方案为铋剂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2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常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铋剂常用复方铝碳酸铋、胶体果胶铋等,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性使用。
  • 手术治疗:对药物不能逆转的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胃镜下行黏膜下剥离术、黏膜切除术。
  • 中医治疗:可用疏肝理气和胃、清肝和胃、清热化湿、养阴益胃药物。另外针灸治疗常用取穴有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内关等,可作为辅助治疗,缓解症状。

胃溃疡

  • 药物治疗:可使用匹维溴铵、阿托品、颠茄合剂等药物缓解胃痉挛症状;使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使用如硫糖铝、甘珀酸等保护胃黏膜。
  • 手术治疗:难治性溃疡、高度疑似恶性肿瘤的溃疡、大量或反复出血,药物治疗、内镜或血管介入治疗无效时或并发急性穿孔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胃泌素瘤

  • 手术治疗:根治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对肿瘤不能切除者或无法发现肿瘤者可行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常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和罗沙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以及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能缓解胃部症状。
  • 放化疗:对肿瘤不能切除或已有转移者,结合患者综合情况选择放化疗。

胃癌

  • 手术治疗:早期患者术后可获得根治,分为根治性手术与非根治性手术。
  • 药物治疗:常用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化疗期间可使用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如胃复安、地塞米松等;疼痛明显者可使用镇痛药如盐酸羟考酮、吗啡等。
  • 内镜治疗:适用于早期胃癌,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激光疗法等。
  • 中医治疗:以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中药为主,用于改善手术后并发症,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用于胃癌常规治疗的辅助治疗。
  • 化疗:化疗多用于无法做手术的患者或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方法。
  • 放疗:适用于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可联合化疗增加疗效,进一步减少局部复发、增加无病生存率。
  • 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甲磺酸阿帕替尼等常用药物,可作为胃癌的辅助治疗。

胃肠神经官能症

  • 心理治疗:该病以心理治疗为主,帮助患者解除焦虑,稳定情绪,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调整脏器功能、缓解症状的目的。
  • 药物治疗:用于对症治疗,以抗胆碱类解痉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为主。

日常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合理安排运动,放松的心态,积极治疗;并且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浓茶等。

饮食

饮食建议

  • 规律饮食,一日三餐按时吃,每餐七分饱即可,避免过饱增加胃肠负担。
  • 饮食宜清淡,可吃大米粥、山药等养胃的食物,吃饭时细嚼慢咽。
  • 适量吃新鲜的时令蔬菜和水果。

饮食禁忌

  • 少吃火锅、麻辣烫、烧烤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 少吃海鲜刺身、冰激凌等生冷食物。
  • 忌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

生活习惯

避免熬夜,充分休息;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少去卫生环境差的餐馆就餐,以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戒烟,限酒,不喝咖啡,不喝浓茶,多喝温开水。

预防

  • 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手、不洁饮食、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播,因此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 生吃的水果、蔬菜要清洗干净,肉类煮熟后再食用。
  • 注意口腔卫生,一日刷两次牙,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定期对刷牙杯进行消毒。
  • 家长尽量避免将嚼碎的食物喂给宝宝,避免传染。
  • 公共用餐时提倡分餐制、公筷制,饭店餐具按时消毒。
  • 戒烟、限酒,饮食忌辛辣刺激,不吃生肉。

注意事项

面对疾病保持平常心,针对疾病切勿尝试不符合适应症或效果不明确的疗法。

查看更多
该疾病推荐治疗专家
葛继强 主治医师
擅长:熟练掌握胃肠道息肉的摘除、胆道结石内镜微创取石、ERCP、ESD、胆胰疾病的黄疸治疗、胃肠道肿瘤梗阻的内镜治疗。…
周峰 主任医师
擅长:具有丰富的内镜操作技能,在无锡市较早开展ERCP、EST等内镜先进治疗技术,擅长炎症性肠病、消化道疑难杂病的中西医结合治···…
娄修洋 主治医师
擅长: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口臭、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尤其对···…
吕鑫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食管疾病、急慢性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症、肝病、胰腺炎、胆囊及胆道疾病的诊疗,积累了···…
卞瑞娴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内科常见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溃、慢性便秘和腹泻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开展内镜下检查、诊断和治疗。…
司淑平 副主任医师
擅长:长期从事消化及消化内镜工作,擅长胆胰超声、胃肠动力、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周群燕 副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道常见和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专长于炎症性肠病的规范化诊治,胃肠镜检查、内镜微创治疗和小肠镜诊疗,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的···…
陆国民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内镜下的各种治疗,如ERCP胆胰疾病ESD胃肠道早期肿瘤、ERAT急慢性阑尾炎等治疗。…
徐敏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于胃肠肝胆胰疑难病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胃肠疾病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尤其是胃肠业务专长,动力测定及24小时···…
李青峰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COPD等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
彭延军 副主任医师
擅长: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脑卒中及小儿内科等相关疾病的诊疗经验丰富,见解···…

相关文章 NEWS

上一篇:食道灼烧感

下一篇:胃酸反流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