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消化内科

概述
  • 定义:主要表现为胃部或消化道出血
  • 病因:胃溃疡是引起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 就医:出现呕血、黑便、血便等症状立即就诊
  •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内镜、介入及手术治疗

定义


胃出血主要表现为胃部或消化道出血,可能由胃溃疡、静脉血管破裂(比如肝硬化患者血管压力过大)、胃黏膜急性损伤引发的炎症,以及胃部肿瘤等问题引起。病情较轻时可能没有明显不适,但常见症状包括呕吐物带血或咖啡渣样物质,排出黑色柏油样大便,或者直接排出鲜红/暗红色的血便。如果出血量很大且速度很快,可能出现头晕、手脚发冷、呼吸急促等休克表现,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类型

病因分类

根据出血的病因可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 非静脉曲张性胃出血:由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如急性胃溃疡等疾病。
  • 静脉曲张性胃出血:多种原因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曲张静脉破裂导致的出血。

临床表现分类

  • 急性大出血:消化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
  • 慢性隐性出血:出血量少,肉眼不能观察到粪便颜色异常,仅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及(或)存在缺铁性贫血。

发生机制

不同原因所致的胃出血机制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胃溃疡侵蚀胃部周围或深处的血管,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出血。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见于有严重肝硬化的患者。硬化的肝组织可压迫肝静脉系统,导致其流出道受阻,引起门静脉血管阻力增加。同时肝硬化时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可导致内脏血管充血,门静脉血流量增加,静脉压力持续升高,形成门静脉高压症。为了降低门静脉压力,食管与胃底下段的小血管开放,血流逆行,食管与胃底黏膜下静脉出现扩张、迂曲。当曲张静脉壁张力超过一定限度后可发生破裂导致出血。
  • 胃癌的癌变部位缺血坏死,或侵犯大血管,均可引起出血。
  • 遭受严重创伤、手术、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可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缺氧,黏液分泌减少,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屏障功能损坏;也可增加胃酸分泌,大量氢离子反渗,损伤血管和黏膜,导致糜烂、出血。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胃出血吐出来的血是什么颜色?

如果出血速度慢,吐出来的血多呈棕褐色或咖啡色;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大,血液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或有血块。

胃出血有什么症状表现?

呕血是胃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量大者常有呕血,若出血量较少,则可无呕血。胃出血还有一个典型的症状即黑便,指大便为黑色,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若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很快通过,粪便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除以上表现外,胃出血的患者还可出现失血性贫血、发热、头晕、心慌、乏力、突然起立时晕厥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原因

引起胃出血的原因较多,常见病因为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此外,服用某些药物、胃血管异常等也是引起胃出血的重要原因。

疾病因素

胃部疾患

胃溃疡是引起胃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胃间质瘤、胃血管异常(血管瘤、动静脉畸形、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等)、胃息肉、胃手术后病变等也是常见原因。少见病因包括胃黏膜脱垂、急性胃扩张、胃血吸虫病、嗜酸性胃肠炎等。

门静脉高压所致的疾病

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也可能导致胃出血。

药物因素

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如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是引起胃出血的重要原因。

生活方式

  •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和不规律的饮食,可能会引起胃出血。
  • 存在胃炎的情况下,若进食粗糙、过硬的食物,可引起胃黏膜刮伤,导致出血。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老年人胃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老年人出现胃出血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由于胃炎、胃溃疡所致,再加上平时不注意饮食,喜欢吃辛辣刺激、过硬或粗糙的食物、喜好喝酒,更加增加了出血的风险。有肝硬化的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也可以导致胃出血,出血量常较大。如果经常出现胃部疼痛、呕血、黑便,伴有不明原因消瘦等,应警惕胃部恶性肿瘤的可能。出现胃出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检查,查明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阿司匹林肠溶片会引起胃出血吗?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有可能引起胃出血。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长期服用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引起出血。阿司匹林肠溶片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如需长期服用,请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个人的剂量,并密切留意不良反应。

胃出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引起胃出血的原因较多,常见病因为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此外,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如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可引起胃出血。大量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胃出血的风险。

就医

如果出现呕血、黑色柏油样便或粪便中有血液应立即就医。若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意识模糊等症状,家属应立即送患者到附近的急诊科或及时拨打120。

就医准备

  • 可能需要进行胃镜检查,检查当天需空腹。
  • 就诊前最好不要服用任何药物。
  • 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 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相关药物或者药盒。

急诊(120)指征

当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时,表明有严重大出血及休克,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就诊科室

胃出血一般就诊于消化内科、急诊科、普外科。

  • 消化内科:专注消化系统疾病的科室。胃出血常由胃溃疡、胃炎等引起,消化内科可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
  • 急诊科:处理急重症的科室。胃大量出血或伴有休克等症状时,应立即到急诊科救治。
  • 普外科:涵盖多种外科疾病的科室。若胃出血需手术治疗,如切除病变组织,可到普外科就诊。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心动过速、脉搏细弱、低血压等,是否存在肝大、脾大、肝掌、蜘蛛痣等慢性肝脏疾病或门脉高压的体征,进行腹部查体判断肠鸣音是否活跃,腹部是否有压痛、移动性浊音,并进行直肠指诊,了解直肠肛周情况及是否有血便或黑便。

实验室检查

测定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肝功能、肾功能、大便隐血试验等,有助于估计失血量及动态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判断治疗效果及协助病因诊断。

特殊检查

胃镜检查

是诊断胃出血病因的首选检查方法。出血后24~48小时内急诊胃镜检查,医生会将一根装有小型摄像头的长管,通过食管的自然腔道进入胃。该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灶的情况,有无活动性出血或评估再出血的危险性,明确出血的病因,同时对出血灶进行止血治疗。

X线钡餐造影检查

检查前患者需服用一定剂量的钡剂,然后在X线下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出血停止且病情基本稳定数日后进行检查,不主张在活动性出血期间检查。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愿进行胃镜检查者;或胃镜检查未能发现出血原因,需排除十二指肠降段以下的小肠段有无出血病灶者。

手术探查

如果各种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灶,持续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必须手术探查。有些微小病变特别是血管病变手术探查亦不易发现,此时可借助术中内镜检查帮助寻找出血灶。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胃出血需要做什么检查?

为了明确是否发生了胃出血,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进行大便潜血试验,如果潜血试验阳性,则提示胃出血的可能。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帮助医生评估出血量、是否存在贫血等。为了明确出血的部位、原因,可以做胃镜检查,以直观的观察胃内病变情况。如果患者不宜做胃镜或胃镜检查未发现出血原因,可能需做X线钡餐造影检查。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探查,不仅可以帮助明确诊断,还可以同时进行治疗。

胃出血看什么科?

如果呕吐大量血液,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甚至晕厥等征象时,需及时到急诊科就诊。若出现呕血、黑便或粪便中带有血液,需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

诊断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如既往消化道疾病以及消化道出血史、相关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等,了解此次发病的症状、出血特点,结合呕吐物或黑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下降的实验室证据,可诊断胃出血。

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情况。在诊断过程中,需除外其他出血的因素,如咯血,口、鼻、咽喉部出血,食物及药物引起的黑便等。

疾病诊断

胃溃疡

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服药史等是疑诊胃溃疡的重要病史,胃镜检查可以确诊。不能接受胃镜检查者,上消化道钡剂发现龛影,可以诊断溃疡,但难以区分其良恶性。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并非所有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和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也可能导致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依据为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当内镜显示下列任一情况时,即可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静脉曲张有活动性出血。
  • 静脉曲张上覆“白色乳头”。
  • 静脉曲张上覆血凝块或无其他潜在出血原因的静脉曲张。

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根据严重创伤、手术等应激史,相关药物服用史、饮酒史、放射线治疗史,结合上腹痛、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医生会怀疑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的可能。确诊需依靠胃镜发现糜烂及出血病灶,必要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由于胃黏膜修复很快,当临床提示本病时,应尽早行胃镜检查确诊。

胃癌

根据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可初步判断,胃镜下取活检可帮助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胃出血需要与其他因素所致的出血相鉴别。

胃出血

由于胃出血多表现为呕吐,因此需与咯血相鉴别。

呕血

  • 血液颜色:咖啡色、暗红色,出血量大时也可呈鲜红色。
  • 血内容物:血内混有食物残渣或胃液。
  • 出血方式:呕出血液。
  • 伴随症状:伴随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
  • 黑便:常有黑便。
  • 酸碱性:酸性。
  • 病史:有消化系统病史。

咯血

  • 血液颜色:鲜红色。
  • 血内容物:血内混有泡沫及痰。
  • 出血方式:咯出血液。
  • 伴随症状:伴随喉部痒、胸闷、咳嗽。
  • 黑便:一般无黑便,但吞下血液后可有。
  • 酸碱性:碱性。
  • 病史:有呼吸系统病史。

口、鼻、咽喉部出血

如拔牙出血、咽喉部的慢性出血,吞下后会引起黑便,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即可明确。

食物及药物引起的黑便

动物血、碳粉、铁剂、铋剂或某些中药可引起黑便,但无光泽,隐血试验阴性。

治疗

胃出血轻者无症状,出血可自然停止,如果无法自行停止则需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并给予止血措施。若胃出血量大、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医生会进行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治疗。

家庭处理

  • 当呕吐血液或排黑便时,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应取适宜的卧位,取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在呕血的过程中造成呛咳或窒息等情况,并清理口腔内的积血,同时联系急救人员。
  • 出血发生后停止进食,以免加重出血。

专业治疗

一般急救措施

  • 患者应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 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和补充血容量,必要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 医生会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观察呕血与黑便、血便的情况。老年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人体自发止血主要依靠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因子,而这些物质需要在pH>6.0的环境下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具有止血作用。同时可以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常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常用H2受体拮抗剂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是肝硬化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药物之一,也被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血管升压素及其类似物

包括垂体后叶素、血管升压素、特利加压素等。可以控制静脉曲张的出血。

内镜下止血治疗

胃持续出血或再出血者,可在内镜下止血治疗。内镜止血方法包括注射药物、热凝止血及机械止血。药物注射可选用1:10000肾上腺素盐水、高渗钠-肾上腺素溶液等,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热凝止血包括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术、热探头、微波等方法,止血效果可靠,但是需要一定的设备与技术经验;机械止血主要是采用各种止血夹,尤其适用于活动性出血。

介入治疗

内镜治疗不成功时,可通过血管介入栓塞胃动脉,栓塞后组织坏死风险较低。有条件的医院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常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急性大出血。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可有效控制出血,但复发率高,有吸入性肺炎、气管阻塞等并发症,是药物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的急救措施,为内镜或介入手术止血创造条件。

手术治疗

若药物、内镜、介入治疗仍不能止血,持续出血将危及患者生命时,医生会采取手术止血。

预后

  • 胃出血轻者无症状,出血可自然停止,但若大量出血、病情急、变化快,易出现休克,严重可危及生命。
  • 不同原因导致的胃出血,预后不同。胃溃疡引起的胃出血经积极治疗可达到痊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胃出血经过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但往往会反复发作。胃癌导致的胃出血,若胃癌经过合理、规定的治疗后复发,则胃出血也有可能再次出现。
  • 高龄患者,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以外等严重疾病,本次胃出血量大或短期内反复出血者,死亡率较高。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胃出血需要手术治疗吗?

经过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而出血不止,病情特别凶险;或药物、内镜和介入治疗失败者,病情紧急时可考虑剖腹探查,可在术中结合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治疗。

胃出血怎么治疗?

胃出血可用药物止血,常用药物包括抑酸药、生长抑素、血管升压素及其类似物等。药物止血无效时采用内镜下止血,在内镜下注入药物止血,或采用电凝止血、激光止血、微波止血。内镜治疗不成功时,采用介入治疗。如果药物、内镜及介入治疗仍不能止血,需进行手术治疗。

日常

胃出血患者应保证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的规律。遵医嘱服用药物,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饮食

急性出血期间应禁食;出血停止后在医生的交代下进食,先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保证营养丰富、饮食清淡,少量多餐。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

饮食建议

避免粗糙、质硬、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饮料。

生活习惯

  •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恐惧或悲观、沮丧等心理反应。
  • 应戒烟、戒酒。

注意事项

  • 胃出血者不能随便滥用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用药不当,加重出血。
  • 胃出血发病突然,患者受病痛折磨,心理较脆弱,再加上患者看到自己呕血、便血时,常表现出恐惧和紧张,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此时家属应尽量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并和患者一同积极了解相关医学知识,了解到积极治疗出血一般是可以纠正的,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胃出血的饮食禁忌

胃出血是急诊科和消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首先如果是有活动性出血,建议患者禁食,不要吃饭或者饮水。病情平稳、出血停止的患者,建议限制芹菜、韭菜等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也尽量避免洋葱、生蒜、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强的饮食;饮食要清淡,不可进食生冷、坚硬、过热、过烫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的发病原因、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且饮食调理也仅仅只是疾病治疗的一个环节。因此平时如有不适,建议积极就医咨询,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您合理的饮食建议。

胃出血的饮食推荐

胃出血是急诊科和消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一般来说急性出血期间建议患者应该禁食。出血停止后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食,先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烂面条等。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日常生活中饮食要保证营养丰富、清淡,建议少量多餐,应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的发病原因、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且饮食调理也仅仅只是疾病治疗的一个环节。因此平时如有不适,建议积极就医咨询,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您合理的饮食建议。

胃出血能吃饭吗?

急性出血期应禁食,以免加重出血。出血停止后,患者应在医生的交代下逐渐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胃出血忌口什么食物?

禁止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浓茶和浓咖啡。避免吃过硬的食物,以免再次引起出血。不宜吃过于酸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可以促进胃酸分泌,不利于康复。

查看更多
该疾病推荐治疗专家
葛继强 主治医师
擅长:熟练掌握胃肠道息肉的摘除、胆道结石内镜微创取石、ERCP、ESD、胆胰疾病的黄疸治疗、胃肠道肿瘤梗阻的内镜治疗。…
周峰 主任医师
擅长:具有丰富的内镜操作技能,在无锡市较早开展ERCP、EST等内镜先进治疗技术,擅长炎症性肠病、消化道疑难杂病的中西医结合治···…
娄修洋 主治医师
擅长: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口臭、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尤其对···…
吕鑫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食管疾病、急慢性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症、肝病、胰腺炎、胆囊及胆道疾病的诊疗,积累了···…
卞瑞娴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内科常见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溃、慢性便秘和腹泻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开展内镜下检查、诊断和治疗。…
司淑平 副主任医师
擅长:长期从事消化及消化内镜工作,擅长胆胰超声、胃肠动力、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周群燕 副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道常见和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专长于炎症性肠病的规范化诊治,胃肠镜检查、内镜微创治疗和小肠镜诊疗,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的···…
陆国民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内镜下的各种治疗,如ERCP胆胰疾病ESD胃肠道早期肿瘤、ERAT急慢性阑尾炎等治疗。…
徐敏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于胃肠肝胆胰疑难病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胃肠疾病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尤其是胃肠业务专长,动力测定及24小时···…
李青峰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COPD等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
彭延军 副主任医师
擅长: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脑卒中及小儿内科等相关疾病的诊疗经验丰富,见解···…

相关文章 NEWS

上一篇:嗳气

下一篇:胃酸分泌过多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