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灼烧感-消化内科

概述
  • 多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
  • 主要由于食物或胃液刺激导致
  • 对症治疗及病因治疗
  • 早期正规治疗可改善预后

定义

食道烧灼感,是指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或辛辣刺激食物等各种理化因素刺激食道黏膜,引起的疼痛传导到胸骨后,导致胸骨后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

临床上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等。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食道烧灼感怎么缓解?

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睡前两小时内不宜进食,睡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减少腹内压增高,减少胃酸反流的因素。此外,要前往医院进行原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果是急性胃炎等炎症性疾病,可以针对致病菌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解痉药,严重者需进行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

食道烧灼感是癌症吗?

食道烧灼感不一定是癌症。食道烧灼感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但也可由癌症引起食道烧灼感,如食管癌、胃癌等。患者如出现食道烧灼感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与诊断才能明确是不是癌症。

原因

食道烧灼感主要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粘膜损伤造成的疼痛。造成胃内容物反流是以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功能障碍为主的胃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

疾病因素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食道灼烧感主要原因为食道抗反流屏障被破坏,反流物损伤食管,继而出现食道烧灼感及疼痛表现,最常见疾病为胃食管反流病,其他如贲门失弛缓症、胆囊炎、胆汁反流、急性胃炎、消化道溃疡、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等也可导致。

精神科心理疾病

存在某些精神症状的患者,如焦虑症、抑郁症、植物神经紊乱等,可激发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食道烧灼感症状。

中毒外伤因素

具有刺激性的毒性物质及异物、食物损伤可导致食道烧灼感,常见如误服有机磷农药中毒,误服强碱、强酸,坚硬的食物、骨头划伤等均可导致食道损伤,继而出现烧灼感、疼痛、出血等。某些医源性损伤如胃镜检查,也可导致术后出现短时间食道烧灼感。

药物因素

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甘油类、抗胆碱药物、安定类等,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进而导致食道烧灼感等症状。

生活方式

生冷辛辣饮食、浓茶、浓咖啡、巧克力、碳酸饮料、油腻食物、烟酒、肥胖等因素,容易引起食道烧灼感。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食管癌会出现吃饭食道烧灼感吗?

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胸骨后轻度不适感,以进行性进食困难为主要表现,中后期可出现食道烧灼感及针刺或牵拉样疼痛,中后期由于食管黏膜受损,食物可刺激受损的黏膜出现烧灼感。

吃百忧解出现食道烧灼感怎么回事?

百忧解的成分是氟西汀,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使得胃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造成食道烧灼感。长期服用百忧解的患者,如果出现食道烧灼感症状,应当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减药甚至停药,如果出现其他伴随症状需向医生提供准确信息,以免漏诊、误诊。

就医

引起食管烧灼感的原因有很多,为防止延误病情,任何时候发现有食管烧灼感,都要及时就医以查明原因。

急诊(120)指征

  • 若在食管烧灼感时伴有呕吐、呕血、黑便、意识障碍、眩晕等情况,可能提示休克等情况,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治疗。
  • 误服有毒物质、强酸强碱、异物损伤后也应及时就诊急诊科治疗。

就诊科室

  • 若出现食道烧灼感,且规律出现,合并恶心、腹胀等症状时,建议去消化内科。
  • 既往存在精神性症状或疾病病史,又出现食道烧灼感时,应优先到精神科就诊。

相关检查

一般问诊及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问诊及体格检查可大致判断食道灼烧感属于哪个系统的疾病,如反复出现灼烧感伴随烧心、疼痛、腹胀等可判断为消化系统疾病需进一步检查胃镜等,既往有精神病史可判断属于精神科疾病,有误服毒物、异物应急诊处理。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可辅助诊断胆囊炎、急性胃炎等疾病。
  • 肝功能中胆红素、转氨酶显著升高可辅助诊断胆囊炎、肿瘤等疾病。

影像学检查

  • 食管钡剂造影:该检查对诊断食管反流的敏感性不高,对于不愿意或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者,该检查有助于排除食管癌等食管疾病。
  • 超声内镜检查:评估食道、胃或十二指肠壁的溃疡深度、溃疡是否累及到了周围器官、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大小也可以通过超声内镜检测出来。
  • CT检查:CT对于胆囊炎判断很有价值,同时CT检查可以发现胆结石、包块、积液等。

其他相关检查

  • 胃镜:这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最直观的方法,通过使用胃镜观察食管粘膜病理改变情况,可确诊胃食管反流病,判断该病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存在并发症,有异物存在时还可取出异物。
  • 24小时食管pH监测:医生会使用专科仪器监测患者24小时食管的酸碱度(pH值),以确定食管是否存在过度的酸、碱反流情况。
  • 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对于要行抗反流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之前可进行食管测压评估。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及相关的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如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异常可考虑是否因精神因素导致发病。

疾病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多有反流和烧心的典型症状,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可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性治疗,如果反流烧心症状明显好转,可以初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后者对质子泵抑制剂疗效更差。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

  • 有反流,伴或不伴有烧心症状;
  • 胃镜下发现反流性食管炎。

非糜烂性反流病诊断

  • 有反流,伴或不伴有烧心症状;
  • 胃镜检查并未发现异常,但是24小时食管酸碱度监测表明食管存在过度酸、碱反流;
  • PPI试验性治疗有效。

急性胃炎

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疾病史、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并结合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及粪便检测细菌阳性即可确诊。胃肠炎早期只有呕吐和脐周痛,诊断胃肠炎必须有腹泻。

贲门失弛缓症

患者食管可明显地出现扩张,同时可发生逆蠕动而呕吐。其病程较长,长期存在反酸、烧心、灼痛等症状。医生一般根据以上临床症状即可诊断。

食管钡剂造影可见贲门梗阻呈漏斗或鸟嘴状,边缘光滑,食管下段扩张明显。

胆囊炎

胆囊炎患者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严重时可出现黄疸、呕吐胆汁等,通过以上症状可初步诊断胆囊炎。

超声检查为金标准,胆囊炎患者超声检查为胆囊扩大、胆囊壁毛糙、部分患者可合并胆囊结石。

焦虑症/抑郁症

  • 有焦虑症/抑郁症病史存在。
  • 焦虑症及抑郁症患者出现食道烧灼感,多没有食道及胃相关疾病病史,经胃镜检查无明显食道受损。
  • 服用精神类疾病相关药物后症状可缓解。

鉴别诊断

特别注意和冠心病引起的胸骨后疼痛进行鉴别诊断。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呕吐后怎么缓解食道烧灼感?

可以服用适量温开水,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等药物。如果存在反流、烧心等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另外需注意体位,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呕吐后食道烧灼感怎么回事?

严重呕吐后,由于呕吐物中有大量胃酸,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造成食道黏膜充血水肿。如果食道炎或者食道黏膜出现糜烂,也有可能在呕吐后产生食道烧灼感。对于呕吐后有食道烧灼感的患者,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一系列检查,及时进行治疗。

治疗

患者一旦出现食道烧灼感,应及时前往医院规范治疗,谨慎自行用药,尤其是既往存在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更应重视。

家庭处理

治疗前家庭处理:

  • 不要过度紧张,保持平静,改变体位。
  • 可适当补充水分。
  • 注意减少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便秘、肥胖、紧束腰带等。
  • 应避免食用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的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

治疗后家庭处理:

  • 根据医师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抑酸药

  • 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强,由于本病常见直接损伤因素为胃酸及胃蛋白酶,抑制胃酸成为首选药物。
  • 组胺H2受体拮抗剂,抑酸能力较质子泵抑制剂弱。

促胃肠动力药

  • 可通过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并缩短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

铋剂

  • 铋剂分子量较大,在胃酸作用下呈胶体状,这种胶体状的物质可与溃疡基底面的蛋白形成复合物,覆盖在溃疡表面,阻隔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袭损害。需要注意的是,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能使用铋剂。

弱碱性抗酸剂

  • 常见的药物包括铝碳酸镁、硫糖铝、磷酸铝、氢氧化铝凝胶等。这些药物可与胃酸中和,效果快,可短暂缓解疼痛。

除了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还可以根据疾病采取对因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 抑酸药:基础治疗药物,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
  • 促胃肠动力药: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
  • 患者教育:食管下段括约肌结构受损或功能异常的病人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为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睡前2小时不易进食,睡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

急性胃炎

  •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创伤,纠正其引起的病理生理紊乱。
  •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根据脱水情况注射生理盐水。
  • 抗感染:未查明细菌时可选用广谱抗生素。
  • 抑制胃酸: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 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止血。
  • 停用不必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胆囊炎

  • 药物治疗:予以抗炎及保护黏膜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常用如消炎利胆片、奥美拉唑等
  • 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或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患者,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

贲门失弛缓症

  • 药物治疗:硝苯地平和硝酸盐等药物可以松弛食道下括约肌,并可以减轻食道烧灼感等症状。
  • 手术治疗:包括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中重度患者及内镜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食管下括约肌切断术。
  • 球囊扩张术:在全麻下,将气囊通过内镜放置在食管底部,充气以扩张食道下括约肌。

焦虑症/抑郁症

  • 药物治疗:首先根据患有的精神疾病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合并胃食道病变应联合应用抑酸剂及黏膜保护剂。
  •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食道烧灼感症状,特别适合无食道合并症的精神疾病患者。
日常

食管烧灼感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按医嘱规律用药,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对控制发作有积极作用。

饮食

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同时需注意细嚼慢咽和饮食清洁。

生活习惯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 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受寒。

注意事项

  • 出现食道烧灼感症状应尽快就诊治疗,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本病预后情况。
  • 患者需要严格禁烟及戒酒,吸烟酗酒会加重消化道症状。
  • 如果患者近期有服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硝酸甘油类、抗胆碱药物、安定类等影响食管下段括约肌的药物,不能擅自主张,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减药或停药。

预防

食道灼烧感的预防主要在于改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譬如减少辛辣刺激、过热过冷的食物摄入、饭后适当运动均可起到预防作用。

查看更多
该疾病推荐治疗专家
葛继强 主治医师
擅长:熟练掌握胃肠道息肉的摘除、胆道结石内镜微创取石、ERCP、ESD、胆胰疾病的黄疸治疗、胃肠道肿瘤梗阻的内镜治疗。…
周峰 主任医师
擅长:具有丰富的内镜操作技能,在无锡市较早开展ERCP、EST等内镜先进治疗技术,擅长炎症性肠病、消化道疑难杂病的中西医结合治···…
娄修洋 主治医师
擅长: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口臭、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尤其对···…
吕鑫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食管疾病、急慢性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症、肝病、胰腺炎、胆囊及胆道疾病的诊疗,积累了···…
卞瑞娴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内科常见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溃、慢性便秘和腹泻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开展内镜下检查、诊断和治疗。…
司淑平 副主任医师
擅长:长期从事消化及消化内镜工作,擅长胆胰超声、胃肠动力、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周群燕 副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道常见和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专长于炎症性肠病的规范化诊治,胃肠镜检查、内镜微创治疗和小肠镜诊疗,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的···…
陆国民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内镜下的各种治疗,如ERCP胆胰疾病ESD胃肠道早期肿瘤、ERAT急慢性阑尾炎等治疗。…
徐敏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于胃肠肝胆胰疑难病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胃肠疾病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尤其是胃肠业务专长,动力测定及24小时···…
李青峰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COPD等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
彭延军 副主任医师
擅长: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脑卒中及小儿内科等相关疾病的诊疗经验丰富,见解···…

相关文章 NEWS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胃痉挛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