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曲张是一种血管疾病,俗称"蚯蚓腿",主要表现是皮下静脉变得弯弯曲曲、鼓胀凸起。这种病通常发生在腿部(下肢静脉曲张),也可能出现在胃和食道连接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男性阴囊部位(精索静脉曲张)或腹部皮肤表面(腹壁浅静脉曲张)。当血液回流不畅、血管壁弹性变差时,血管就像吹胀的气球一样逐渐变形,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扭曲血管。在所有类型中,发生在腿部的静脉曲张最为多见,患者常会发现小腿皮肤表面有类似蚯蚓爬行状的明显血管隆起。
目前在我国,下肢静脉曲张患病情况虽然尚没有准确的统计学数据,但研究者们保守估计其患病率约10%。如此算来,我国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超过1亿人。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晚期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患者中约有50%存在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其患病率约占男性人群的10%~15%。
下肢静脉曲张指下肢表浅静脉发生迂曲扩张,局部成团,主要发生在大隐静脉,少数为小隐静脉;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是指各种原因如肝硬化、门静脉阻塞等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和或胃底部黏膜下静脉血液回流不畅,最终发生静脉曲张,曲张静脉多沿食管长轴蜿蜒分布并向腔内突起。
指因精索静脉瓣膜发育异常或局部解剖因素导致静脉内血液回流受阻,从而使精索静脉及其远端的阴囊内静脉迂曲扩张。
静脉曲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潜在的机制包括静脉壁先天发育不良和引起静脉压力增高的各种因素,两者相互促进,最终引起静脉曲张。
引起静脉曲张发病的原因很多,以下几点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静脉内的压力是相对较小,静脉血管很容易被外在压力压瘪,影响血液流动。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以及排尿困难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合并相关疾病的人群:一些疾病可引起静脉的近心端受压,从而导致远心端静脉回流受阻,比如:盆腔肿瘤患者、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闭塞以及布加综合征等。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最为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较少见;两侧均可发病,其中以左下肢更为多见。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轻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大量呕血。
精索静脉曲张以左侧多见,一般无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患侧阴囊增大,伴有坠胀感、隐痛。
各部位静脉曲张均起病隐匿,早期常无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皮肤出现肉眼可见的青紫色静脉凸起,部分患者会合并沉重、酸胀不适的感觉。随着时间延长可出现皮肤营养性变化:色素沉着、水肿、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形成等。
根据下肢静脉曲张自然病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
仅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凸起,这种情况可以维持数年,多则至数十年,甚至有些患者终身不出现不适。
随着下肢浅静脉曲张不断加重,多数患者会出现下肢沉重、酸胀不适的感觉,部分合并下肢水肿,尤其工作活动一天后上述症状更加明显,而上述症状可晨起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会出现小腿抽筋的情况。
下肢静脉曲张后期可引发下列严重并发症:
曲张静脉内血栓形成: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曲张的静脉及其周围皮肤发红,伴有触痛。
溃疡形成:下肢静脉瓣膜功能破坏后,瘀血加重,出现皮肤瘙痒和湿疹,如果局部破溃会引起经久不愈的溃疡,部分合并感染,也就是俗称的“老烂腿”。老烂腿的治疗非常棘手,重点在于预防。
大部分合并出血患者是由于外伤,导致曲张的静脉血管破裂,因为曲张的血管内压力较高,所以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当发生破裂出血时,应立即用毛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尽快就医。
轻者仅有胃底-食管粘膜下静脉迂曲扩张,可无明显不适症状,多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严重者可发生破裂出血,这种出血表现为呕血,大多数呕吐出鲜红色的血液,病情十分危急,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需尽快就医。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肝硬化患者发生出血后的病死率高达20%。
一般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症状严重者,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体积增大,伴有坠胀感、隐痛,在步行或久站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时症状可缓解。如果卧位时静脉曲张不消失,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引起静脉曲张的其他疾病。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小腿内侧可出现皮肤营养不良性改变,如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硬结、局部瘙痒、湿疹和经久不愈的溃疡。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手掌可出现大小鱼际发红明显(肝掌)、胸前可出现外形像蜘蛛一样的红斑(蜘蛛痣)、腹壁静脉怒张、脾脏功能亢进以及腹水,血液化验可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
精索静脉曲张病程较长者,可出现精液质量异常,引起男性不育。
当静脉曲张进一步加重,出现色素沉着、皮炎、湿疹或溃疡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将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肢静脉曲张就诊于血管外科,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就诊于消化内科,精索静脉曲张就诊于泌尿外科。
站立时可见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蚯蚓状或团状突出于皮肤。以下三种传统的检查方法一般由专业医生操作来作为门诊初步筛查。
患者平卧位,抬高下肢使静脉排空,在腹股沟下方扎一止血带压迫大隐静脉,然后站立,释放止血带10秒内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充盈,则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取站立位,于腹股沟下方扎一止血带,待大隐静脉充盈后,嘱患者用力踢腿或下蹬10余次,如果充盈的静脉明显减轻或消失,则提示深静脉通畅,反之提示深静脉阻塞。
取仰卧位,抬高下肢,于腹股沟下方扎一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缠第一根止血带,再从止血带处向下扎第二根止血带。嘱患者站立,一边向下解开上面第一根止血带,一边向下继续缠第二根止血带,如果在两根止血带之间的间隙出现静脉曲张,则提示该区域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
查看是否合并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怒张、脾肿大甚或腹水。
站立检查,可见患侧阴囊体积较健侧增大,严重者可看见或摸到曲张的精索内静脉似蚯蚓团状。改平卧位时,曲张静脉缩小或消失。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一般无异常;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实验室检查可有肝功能异常;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可有精液异常。
静脉曲张病变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无症状期主要以预防为主,如改变生活方式。急性期时予以对症治疗,待病情缓解后应施行手术治疗。
破裂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应紧急就诊。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各个阶段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特别是静脉曲张严重者、暂时不想接受手术治疗者、有活动性溃疡者、合并症状明显的深静脉功能不全者考虑用药控制。
非选择性β受体抑制剂(如普萘洛尔、纳多洛尔、 噻吗洛尔等)是目前作为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再出血的一线用药。
对于急性出血者,除输血等治疗外,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类似物、加压素可作为一线药物。
对于轻者可先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辅助药物治疗。现有的药物主要包括抗氧化类药物(如L-肉碱、维生C、辅酶Q10、维生素E、维生素B9、维生素B12等)、激素类药物(如促卵泡生长激素、氯米芬)、抗炎性反应药物。
下肢静脉曲张相当于中医学“筋瘤”、“臁疮”等范畴。精索静脉曲张在中医学中并不明确,属 “筋瘤”“筋疝”“偏坠”“气疝”等范畴。而对于本证的辩证分型,还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大部分中医药的有效性尚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故中医药治疗需在中药师或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射频消融静脉闭合术是一种新型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消融导管经皮肤穿刺口导入病变静脉,在治疗静脉周围注入肿胀液,使静脉受压排空残留血液,导管将能量以热能方式传递至静脉壁,使其收缩并闭塞。
这种治疗既达到了闭合静脉管腔的目的,又因有肿胀液形成的隔热效应,减少了高温消融带来的皮肤损伤和术后疼痛感觉。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精索静脉介入栓塞术:在精索内静脉注入硬化剂等物质使得精索内静脉闭塞,达到消除曲张静脉的目的。
不同部位的静脉曲张危害性相差悬殊:
患者应该坚持早期诊断,接受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的原则,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曲张严重时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患者的自我管理、调整生活方式是控制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时,应及时就诊,早期应避免局部热敷治疗,怀疑有感染时应及时就诊;出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立即用毛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并及时医院就诊。
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以免划破曲张静脉诱发大出血,如果突然破裂大出血(出现恶心、呕血)及时就诊。
注意生活方式和饮食调节,如戒烟禁酒、饮食清淡,减少增加腹压的运动如重体力劳动,纠正引起腹内压增高的情况如排尿困难,便秘等情况。物理疗法包括降温疗法和阴囊托法。
坚持定期复诊,医生会通过患者自身的症状变化情况、必要时会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段辅助监测病情变化。如伴有其他相关疾病,如盆腔肿瘤、髂静脉狭窄、前列腺增生、肝硬化、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要前往相应的科室就诊,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如怀疑发生静脉曲张,建议尽早就医,不要听信未经证实的民间疗法,以免贻误病情。
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静脉曲张的预防和治疗。其中,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预防重在原发病的控制;精索静脉曲张多为先天发育因素,很难预防。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被生动简介地画了出来(转载)
医疗核心制度至关重要,记不住怎么办?1、有个病人来了(首诊负责制)2、有点重,请上级一起看(三级查房制度),3、上级也觉得重,请其他科一起看(会诊制度)4、大家都觉得很重,是个疑难病人(疑难病例讨论制度)5、讨论后决定要手术,谁可以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手术怎么做?(术...
“零容忍”守护群众“救命钱”|暨做好行业自律与个人守信医保承诺书
2025年3月27日下午,我院召开2025年医保政策宣讲会暨医保承诺书签字仪式。此次会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及《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为纲领,结合无锡市医保局近年曝光的典型案例,全面部署医保基金使用合规化行动。院长曾欢腾、业务副院长王新忠及全院班组长以上医护人员参会,共...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医院等级:二级综合医院
微信公众号:wxjshx_hospital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