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炎-血管外科

概述
  • 浅表部位静脉的血栓性炎症
  • 因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所致
  • 表现为患处红、肿、热、痛、色素沉着
  • 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疾病定义


浅静脉炎是指位于人体表浅部位的静脉发生的血栓性炎症。浅静脉炎主要是由于血液流速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造成血栓形成而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出现沿着浅静脉走行的红肿、疼痛、压痛、灼热等。

少数治疗不及时的患者,浅静脉炎症有可能会进一步蔓延,累及深静脉,引起深静脉炎,严重者甚至有发生肺栓塞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流行病学

法国的一项流行病调查显示,每年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率约为0.64‰,而在确诊的患者中,约24.6%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约4.7%会发生肺栓塞。在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高,约为55%~70%。

疾病类型

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

  • 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 根据病因可分为:创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化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肿瘤相关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浅静脉炎严重吗?

本病一般不严重。

但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出现血栓性深静脉炎、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

浅静脉炎可以治愈吗?会复发吗?

大多数浅静脉炎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但存在复发可能。

浅静脉炎可以自愈吗?可以的话能不能不去医院?

虽然浅静脉炎呈自限性,也就是有自愈的可能。但也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而危及生命的风险。因此,安全起见,还是应该及时就医。

病因

基本病因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流滞缓及血液高凝状态。外伤、免疫力低下、妊娠、药物注射常可诱发本病。

基本病因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基本病因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流滞缓及血液高凝状态。

静脉壁损伤

  • 炎症是有血管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做出反应表现得一系列病理状态,因此静脉壁的损伤对于浅静脉炎的发生不可或缺。
  • 引起静脉壁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浅静脉注射、置管,外伤以及感染。

血流滞缓

  • 血流滞缓的状态下,血小板更容易聚集,从而形成血栓,引起血栓性浅静脉炎。
  • 引起血流滞缓的常见原因包括手术、外伤、重病后,患者长期卧床或肢体制动,以及静脉曲张等。

血液高凝状态

  • 血液高凝状态既可见于生理状态,又可见于病理状态,这将有利于静脉内血栓形成,引起血栓性浅静脉炎。
  • 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常见原因包括妊娠、感染和肿瘤等。

诱发因素

外伤、免疫力低下、妊娠、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等因素常可诱发本病。

症状

典型症状为患处的红、肿、热、痛、色素沉着。部分患者发生肺栓塞,可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典型症状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主要症状是突然出现患肢疼痛,皮肤红肿、瘙痒,皮温升高,皮肤颜色加深。

  • 患肢疼痛、红肿、皮温升高:患者可表现为患肢疼痛或触痛、皮肤温度升高,可见沿着浅静脉走行的条形或网状皮肤红肿;
  • 硬结:患者在病变区域可触及沿着静脉走行的条索状硬物或硬结;
  • 色素沉着:随着患肢病变的消退,病变区域皮肤会遗留棕色色素沉着。

伴随症状

呼吸困难及胸痛

血栓性浅静脉炎有一定发生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风险。因此,除了患处的局部症状外,还可能表现为肺栓塞症状。

就医

如患者四肢或胸腹部,出现延静脉走行的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如患者在出现上述表现的基础上,出现突发的胸痛、呼吸困难,应该立即急诊就医。

就诊时医生可能问如下问题:

  • 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有什么表现?
  • 有没有到哪里就诊过?做过什么检查?接受过什么治疗?
  • 最近精神状况、睡眠、饮食情况如何?大小便如何?
  •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方面的疾病?
  • 家族中有没有人有类似的情况?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急诊科

诊断依据

本病的诊断主要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主,当患者表现患处的疼痛、皮肤温度升高,且皮肤红肿沿着浅静脉走行呈条索状、网状时,可高度怀疑本病。血管彩超可协助诊断。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 视诊:可见患处沿着浅静脉走行的条形或网状皮肤红肿,或可见患处皮肤颜色加深。
  • 触诊:患处可触及条索状硬物或结节,常伴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由于存在炎症,可有C-反应蛋白升高。
  • 血D-二聚体:在有血栓形成时,血D-二聚体可升高。

影像学检查

血管彩超:不但可以评估浅静脉的受累情况,还可以明确是否合并了深静脉血栓,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特殊检查

静脉造影:是向血管中注射造影剂,由于造影剂显影效果更好,与组织形成对比,以显示静脉的血流情况。但是,由于造影剂可能引起过敏,并有引起静脉炎的可能。因此,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鉴别诊断

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的红肿与周边组织境界不明显,向四周扩展迅速,病变中央常因缺血出现坏死,血管彩超也无浅静脉血栓等表现,可予以鉴别。

丹毒

丹毒的皮损手压后可褪色,解除压迫后又会恢复,往往会有周围淋巴结的肿大,这些表现与血栓性浅静脉炎不同。

而且丹毒为淋巴管的感染,静脉没有受累,血管彩超检查也可以鉴别。

莱姆病

莱姆病的皮损呈圆形,与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别,且莱姆病为螺旋体感染,病原体检查以及血管彩超均可鉴别。

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复发及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患者一般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具体卧床时间可咨询医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应注意患者体温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皮肤温度、皮肤颜色、红肿、疼痛程度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气促、呼吸困难、胸痛等肺栓塞症状。

支持治疗

通过静脉输入途径,补充患者每日所需的水、电解质等物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对症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会引起局部的疼痛,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对此非常有效。虽然部分非甾体抗炎药有抗血小板的作用,但是对于浅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预防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没有显著帮助。

抗感染

对于外伤、软组织感染引起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由于存在明确的细菌感染,因此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选用,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结果针对性的选用,例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

对于合并糖尿病,感染风险高的患者,也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而对于没有细菌感染证据及风险的患者,不应进行抗细菌感染治疗。

抗凝

注射肝素类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可阻止浅静脉血栓的延伸,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风险。有静脉血栓栓塞症、有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史、有静脉血栓栓塞症家族史的患者,可长期规律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对于下肢病变超过5cm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应预防性应用肝素抗凝治疗。

而对于有高危因素,包括病变侵及隐股静脉交界处,病变发生在大隐静脉,疼痛症状严重,近期有手术史,血栓性浅静脉炎复发,近期有静脉血栓栓塞症,有癌症的患者,也建议进行抗凝治疗。常用的肝素类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等。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血栓性浅静脉炎复发,或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而且,发生在下肢以外的血栓性浅静脉炎,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当下肢浅静脉血栓累及隐股静脉交界处时,可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可将血栓性浅静脉炎分为:

  • 湿热证: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 瘀结期:应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治疗方法包括内治法(口服中药)、外治法(外敷中药)以及针灸。

其他治疗

还有一些治疗方法,可能会对本病产生积极作用,但尚缺乏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支持,包括以下这些。

外敷治疗

有研究显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具有抗炎、刺激受损血管内皮再生,从而缓解肿痛症状的作用,有效率很高。

理疗

有研究显示,红外线照射患处,可促进炎性代谢产物的吸收,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以扩张小血管,提高局部的免疫力。

硬化剂注射

用于合并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原理是在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通过化学性刺激,引起血管内膜发生炎症,继而形成血栓,而使曲张静脉管腔闭塞。

前沿治疗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是近年来,出现的用于治疗静脉曲张的新技术。原理是通过光纤向静脉内输送激光,用热能引起内膜损伤、收缩和闭塞,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预后
  • 血栓性浅静脉炎具有自限性,轻症患者有自愈的可能。
  • 本病的预后好,大多数患者可治愈,但也有复发的可能。
  • 虽然本病整体预后好,但有进展为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风险,有可能危及生命。

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

静脉壁损伤、血流滞缓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共同的病因,特别是浅静脉血栓病变侵及隐股静脉交界处,更易引起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体循环的静脉内血栓一旦脱落,会回流至右心,并进入肺循环,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可引起患者死亡。

日常
  • 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对病情恢复很重要,包括抬高患肢、按摩、保暖等措施。
  • 饮食应注意全面营养,以提高免疫力,并注意多饮水。
  • 本病没有特异性预防措施。

家庭护理

家属应抬高患肢,避免患处的挤压,经常为患处做按摩,并注意保暖,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病情恢复。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

患者的饮食应营养全面。

多吃易消化食物,多吃蛋、奶、水产品、瘦肉、蔬果等食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以维持正常的免疫力。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饮食。还要注意多饮水,避免因饮水不足,使血液黏稠。

衣着

  • 应注意保暖,以免患者感染;
  • 衣物应柔软、松紧适宜,以免因摩擦造成患处的损伤;
  • 还可为患者购买医用的弹力袜,尤其是对于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尤为重要,可以改善下肢血液瘀滞的状况。

日常病情监测

  • 平时应留意患者的症状变化,出现原有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
  • 进行抗凝治疗时,需要遵医嘱定期复诊,复查凝血功能。
  • 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血栓性浅静脉炎虽然具有自限倾向。但是,由于其可能并发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就医。

预防

本病没有特异性预防措施,主要通过避免病因,减少本病的发生。主要包括避免外伤,重病卧床时注意肢体的活动和按摩。

查看更多

上一篇:肾动脉狭窄

下一篇:下肢静脉曲张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