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分泌过多-消化内科

概述
  • 可由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细菌感染引起
  • 常有反酸、烧心、嗳气、胃部灼烧感等症状
  • 可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等
  • 部分患者改变生活、饮食习惯后症状可缓解

定义


胃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由胃壁细胞分泌。

胃酸分泌过多是指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不好、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胃壁细胞数量增多、功能亢进,从而分泌的胃酸也增多。

适度的胃酸可以帮助消化,但胃酸分泌过多就会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胃部灼烧感等症状,可进一步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器质性病变。

发生机制

正常人胃黏膜约有10亿壁细胞,每小时分泌酸约22mmol,当壁细胞数量增多时胃酸分泌过多。同时,胃泌素是胃酸分泌的主要兴奋性激素,由胃窦G细胞分泌,因此胃泌素增多时胃酸分泌也相应增多。

当患者受饮食、药物、精神、内分泌等影响时,基础胃酸(BAO)分泌的敏感性增加、紧张度增加,胃酸分泌自然也增加。

原因

胃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由胃黏膜表面的壁细胞分泌,其分泌受神经细胞和激素调节,各种外界因素及遗传相关的因素导致的神经激素调节异常,都可以导致胃酸分泌过多。

疾病因素

导致胃酸分泌过多的疾病通常为消化系统疾病,如:

  • 胃泌素瘤:患者胃窦G细胞数目增加,可促进胃酸分泌大量增加。
  •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壁细胞数目高出正常人一倍左右,胃酸分泌也相应增加。
  • 幽门梗阻:患者胃动力不足或胃排空障碍可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过久,胃酸分泌增加。

药物因素

某些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利血平、布他酮等药物,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

生活方式

作息不规律、吸烟成瘾,长期饮用酒精、浓茶、咖啡或过量食用甜食、高淀粉食物、油炸、辛辣生冷等食物时,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此外,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也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什么原因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

常见于以下几种原因:食物的刺激,经常吃一些高糖、高脂、辛辣、刺激的食物或经常喝咖啡、浓茶、酒精等可促进胃酸分泌的饮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钙离子拮抗剂、茶碱类药物;生活习惯和精神因素的变化如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以及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

引起胃酸分泌过多的食物有哪些?

辣椒、芥末、醋等调味品可刺激胃酸分泌;高糖、高盐、辛辣等食物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油腻的食物脂肪多,而过多的摄入脂肪会刺激胆囊收缩和分泌,延缓胃排空,让胃酸加重。此外,经常喝咖啡、浓茶、酒精都可引起胃酸分泌过多。

夜间胃酸分泌过多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与睡前3h内过于饱食、食用咖啡、酒精、浓茶等刺激性因素有关。若同时伴有腹痛,还可能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有关。

胃酸分泌过多是怎么回事?

胃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正常人胃黏膜表面有10亿壁细胞,每小时分泌约22mmol胃酸,其分泌受神经细胞和激素调节的影响。

如当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神经过度紧张时,会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壁细胞功能亢进,分泌胃酸增多;而对于胃泌素瘤患者,由于胃壁细胞是正常人的一倍左右,胃酸分泌自然也增多。

就医

若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且无其他不适症状时,可居家观察,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一般症状可以自行缓解。

若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且伴有反复反酸、胃部灼烧感、腹痛、腹胀等其他消化道症状,持续数天且无法改善和消除时,考虑到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予以早期干预。

就医准备

因本症状可能与药物相关,故患者若有长期在服用的药物,就诊前记得携带相关药盒或拍照以备医生问诊时询问。此外,若近期有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史,也应携带病例及相关的检查资料,以便就医时医生尽快明确病因。

就诊科室

胃酸分泌过多通常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当患者不适症状频繁发作,应及时去消化内科就诊。

相关检查

特殊检查

胃液分析

主要是检测胃酸分泌功能。包括分析胃液的性状及pH变化,24h胃液pH监测是精确的检验方法,可直接动态观察到胃酸分泌的情况。

胃泌素测定

是诊断胃泌素瘤的最主要依据。

内镜(胃镜)检查

单纯胃酸分泌增多时,胃镜下胃壁黏膜可无明显病理改变。并发溃疡时可见溃疡灶。若为胃泌素瘤引起可见多发、顽固、不典型部位的溃疡。部分患者可结合X线钡餐检查观察病灶。

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

可帮助诊断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有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检测方法。

侵入性检查包括快速尿素酶实验、病理Hp检测等,同时还需做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可确定有无Hp感染及胃十二指肠疾病;非侵入性(即无创检测)包括血清抗体检测、13C或14C尿素呼气实验、粪Hp抗原检测(多用于儿童)等方法,仅提示有无Hp感染。

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检查: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因其他原因而无法接受内镜(胃镜)检查的患者,可行X线钡餐检查。单纯胃酸分泌增多时,胃壁黏膜可无明显病理改变。并发溃疡时可见溃疡灶。若为十二指肠溃疡可见龛影或局部痉挛、激惹及球部变形等特征性表现。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部分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故通过观察血细胞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可帮助判断。
  • 粪便检查:大便隐血试验可帮助了解某些溃疡患者有无合并消化道出血。
  • 怀疑胃泌素瘤的患者应检验血清中嗜铬颗粒素A和促胃液素水平。

诊断

早期由于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诊断比较困难。若反复出现反酸、胃部灼烧感、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医生进行初步诊断,然后结合幽门螺旋杆菌测定、24h胃液pH监测或胃镜、X线钡餐检查,可明确诊断。此外,这些检查还可帮助确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的胃肠器质性病变。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问题:

  • 主要有哪些症状?
  • 一般在什么时间出现,餐前还是餐后?
  • 发作时伴不伴反酸、烧心、腹痛、腹胀等症状?
  • 最近压力大不大?
  • 喜欢吃甜食、油炸、碳酸饮料等食物吗?
  • 有长期在吃的药吗?
  • 之前有没有得过胃炎、消化性溃疡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疾病诊断

胃酸分泌过多主要由消化道疾病引起,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诊断方式如下。

十二指肠溃疡

是由于胃液分泌过多和(或)十二指肠黏膜防御功能减弱引起的局部炎性损伤。其典型症状是空腹时上腹痛和反酸,呈周期性和节律性发作。内镜检查可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的情况,还可以在胃镜下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和Hp感染检测,是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最准确的方法。

胃泌素瘤

是一种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多见于胰腺组织,患者主要表现为顽固性消化性溃疡和腹痛。诊断本病主要依据胃泌素测定,当血清中胃泌素基础值>200pg/ml时基本可确定诊断,当胃泌素>1000pg/ml时,基础胃酸排泄量测定(BAO)>15mmol/h或伴有胃酸pH<2即可确诊。

慢性胃炎

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可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主要依赖胃黏膜活组织检查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

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的一种灼烧或发热的感觉,有时可呈灼烧样疼痛,通常被认为是因胃酸分泌过多或含有胃酸的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容易与胃酸分泌过多混淆。

但由于引起烧心的原因多样,除胃酸分泌过多外,其他疾病患者也可以引起烧心,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及晚期妊娠、巨大卵巢囊肿患者除烧心通常伴有明显腹胀;食管癌、食管炎症患者除烧心通常伴有吞咽痛;胃癌患者除烧心外,还伴有食欲不振、体重降低。

因此,根据伴随症状结合其他表现,不难将胃酸分泌过多与烧心鉴别出来。

治疗

对于胃酸分泌过多但无明显不适症状的患者,如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以居家观察,通过改善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缓解症状。对于已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或者已明确引起胃酸分泌增多的原发病患者,应以对因治疗为主,通过药物或手术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期达到治愈本病。

家庭处理

精神

保持身心愉快、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饮食

避免吃过多的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过量饮酒、喝咖啡、浓茶等,可以多吃些苏打饼或碱性食物,苏打饼中所含的碱可以中和胃酸,使胃内的酸碱平衡。

生活习惯

调整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避免过量吸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专业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抑制胃酸治疗:

  • H2受体拮抗剂疗效好,价格便宜,用药方便,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少,常用的药物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
  • 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强,常见的药物包括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

胃黏膜保护剂:

可中和胃酸或直接覆盖溃疡面阻断胃酸的消化,包括铝碳酸镁、磷酸铝、硫糖铝、氢氧化铝、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

抗Hp治疗:

目前推荐四联药物进行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种抗菌药物。

促进胃动力:

若常有胃动力不足,可以使用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甲氧氯普胺等增加胃动力的药物。

手术治疗

如出现内科无法根治的溃疡合并梗阻、穿孔等并发症,内科治疗无法控制的大出血等,可考虑手术治疗。若由肿瘤引起应予以切除原发肿瘤。

中医治疗

在胃酸的治疗上应以健脾和胃为基本原则,随证兼用其他的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式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日常

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预防胃酸分泌过多的发生。对于某些疾病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及时就医治疗原发病,对症状防治也有重要意义。

饮食

  • 减少酒精、咖啡、碳酸饮料、甜食、浓茶、高淀粉、高盐、高糖、高脂食物的过量摄入。
  • 多吃乳类、菠菜、油菜、卷心菜、酱油、血等含碱成分的食物,少吃豆类、花生、醋等含酸的食物。
  • 少吃柑橘、马铃薯、玉米、番薯、洋葱、豆类等排气食物,如果胃酸过度,破裂的胃黏膜遇到产气食物可能发生胃穿孔。
  • 少吃粽子、元宵、汤圆、糯米等难消化食品,因其黏性大,容易滞留在胃内刺激胃酸分泌。
  • 进食时细嚼慢咽,咀嚼食物时口腔分泌的唾液中含有碳酸氢盐和黏液,有抗酸作用,有助于中和胃酸,其中的消化酶还可以保护胃黏膜。
  • 规律饮食,一次进食不要太饱,宜少食多餐;白天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躺倒,以免胃酸反流,夜晚睡前3h内不宜进食。

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事项

若怀疑由胃泌素瘤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应完善嗜铬颗粒素A和促胃液素水平。确诊后应积极治疗并根据医生意见定期检查。多吃碱性食物,可以中和胃酸,少吃酸性食物,加重患者病情,常见的碱性和酸性食物如上。

查看更多
该疾病推荐治疗专家
葛继强 主治医师
擅长:熟练掌握胃肠道息肉的摘除、胆道结石内镜微创取石、ERCP、ESD、胆胰疾病的黄疸治疗、胃肠道肿瘤梗阻的内镜治疗。…
周峰 主任医师
擅长:具有丰富的内镜操作技能,在无锡市较早开展ERCP、EST等内镜先进治疗技术,擅长炎症性肠病、消化道疑难杂病的中西医结合治···…
娄修洋 主治医师
擅长: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口臭、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尤其对···…
吕鑫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食管疾病、急慢性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症、肝病、胰腺炎、胆囊及胆道疾病的诊疗,积累了···…
卞瑞娴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内科常见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溃、慢性便秘和腹泻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开展内镜下检查、诊断和治疗。…
司淑平 副主任医师
擅长:长期从事消化及消化内镜工作,擅长胆胰超声、胃肠动力、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周群燕 副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道常见和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专长于炎症性肠病的规范化诊治,胃肠镜检查、内镜微创治疗和小肠镜诊疗,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的···…
陆国民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内镜下的各种治疗,如ERCP胆胰疾病ESD胃肠道早期肿瘤、ERAT急慢性阑尾炎等治疗。…
徐敏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于胃肠肝胆胰疑难病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胃肠疾病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尤其是胃肠业务专长,动力测定及24小时···…
李青峰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COPD等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
彭延军 副主任医师
擅长: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脑卒中及小儿内科等相关疾病的诊疗经验丰富,见解···…

相关文章 NEWS

上一篇:胃出血

下一篇:习惯性便秘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