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内科

概述
  • 定义: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不足引起的身体异常状态
  • 症状:心慌、手抖、出冷汗,甚至头晕、眼前发黑等
  • 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低血糖治疗方法不一样
  • 预后:患者的预后与病因有关

疾病定义


低血糖,也称"血糖过低",是一种由于血液里的糖分(葡萄糖)不足引发的身体异常状态。主要表现是当正常人血糖降到2.8mmol/L(约50mg/dL)以下,或者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4mmol/L(约72mg/dL)时,身体会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等警报信号,严重时可能伴随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意识模糊。

这种情况就像身体突然断电,葡萄糖是维持人体运转的主要能量,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就得不到足够能量供应。这时人体会通过出汗、心跳加速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比如吃糖或含糖食物),症状可能持续加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正在使用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即使血糖值还没降到正常人的危险标准。

流行病学

易发人群

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较常见,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大约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30%,而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1型糖尿病患者相似。

此外,先天性酶代谢异常(如糖原累积症)患者、青年女性、新生儿,也较易发生低血糖。

遗传性

除了少数先天性酶异常导致的低血糖,低血糖并不会遗传。

疾病类型

空腹低血糖症

又称吸收后低血糖,主要指发生于空腹状态的低血糖症状。其主要病因有重症疾病(如肝衰竭、肾衰竭等)、降糖药物使用、饮酒、升高血糖激素缺乏或不足导致的。

胰岛细胞瘤

在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患者经常在空腹发作低血糖,需要手术切除治疗。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

引起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的主要外因有胰岛素使用不当、注射胰岛素后进食减少或未按时进餐、胰岛素促成分泌剂使用不当等。内因主要是由于低血糖对抗调节机制损害。

餐后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多在早餐后1.5~3小时发作,晨间空腹不发作,午餐及晚餐前后发作,每隔15~20分钟。主要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患者以及精神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病因

低血糖的病因多种多样,糖的摄入不足、生成不足、消耗过多、转化过多等原因均可导致血糖下降。

基本病因

按病理生理学分类

  • 糖摄入不足:经过肠道吸收入血的糖分少,无法满足人体消耗,如饥饿、消化吸收不良。常见于极度贫困地区、减肥及肠道切除后的人群。
  • 糖生成不足:肝糖原合成减少或糖原分解障碍,如肝病、糖原积累症。
  • 糖消耗过多:消耗过多来不及补充糖分,如剧烈运动、发热、重度腹泻、肾性糖尿、恶性肿瘤等。
  • 糖转化过多:胰岛素过多,使体内的糖被转化消耗,致血糖下降,如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过量)、胰岛素瘤患者。

按临床分类

  • 器质性:存在明确病因,如胰岛素过多(胰岛素瘤或胰岛β细胞增生)、肝病(糖原生成和分解障碍)、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不足)、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抗体阻碍胰岛素降解)、先天性酶缺陷(糖原积累症、儿童严重低血糖)等,造成体内糖量减少。
  • 功能性:进食后胰岛β细胞受刺激分泌胰岛素过多,如反应性低血糖、倾倒综合征(胃大部切除后)等。
  • 外源性:多与糖尿病相关,如降糖药(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过量,或是治疗过程进食量明显减少,从而导致低血糖。

诱发因素

  • 饮食不当:在进行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少食、不食、延迟进食、未加餐,易诱发低血糖。
  • 体力活动过多:在糖原贮备不足的人群中,进行跑步、登山等运动,消耗明显增加,易诱发低血糖。
症状

成人一般常见症状为心悸、出汗(多为大汗)、震颤、饥饿,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改变。

持续大于6小时的严重低血糖会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伤,可能出现癫痫、昏迷,甚至死亡。

早期症状

患者早期可能会表现出焦虑、乏力、震颤、出汗、心悸等症状。

典型症状

  • 新生儿低血糖:苍白、气促、发呆、容易哭闹、间歇性抽动、喂养困难等。
  • 成人一般常见症状为心悸、出汗(多为大汗)、震颤、饥饿,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改变。

  • 儿童低血糖:同成人类似,但可表现为癫痫大发作。
  • 孕妇低血糖:同成人类似,表现为头晕、心悸、乏力、手抖和出汗。
  • 老年人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大汗、心悸、恶心、苍白)不明显,但可表现为性格改变、失眠、多梦,甚至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脑梗塞。

伴随症状

低血糖的伴随症状较少。

在某些特殊病因导致的低血糖中,存在特征性的伴随症状。如糖原累积症,可出现肝脏增大、生长严重迟缓、肌肉萎缩、无法独立行走等症状;如肝硬化,可出现腹水、水肿、食欲下降、黄疸等症状。

就医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反复出现面色苍白、手抖、出汗、心悸等症状,但是进食后症状缓解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于糖尿病患者,如家中测血糖发现血糖<4mmol/L,应到医院就诊。

诊断依据

对于糖尿病患者发生的低血糖,通常通过糖尿病病史和应用降糖药物的情况,结合发作时的症状,可做出诊断。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常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 低血糖症状;
  • 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
  • 补充糖后,低血糖症状可迅速缓解。

而对于空腹血糖降低不明显,处于非发作期的患者,需要多次检测有无低血糖,必要时可采用48~72小时禁食试验。

诊断标准

如果血糖值(指尖血或静脉血)满足如下低血糖诊断标准,伴或不伴有低血糖症状(如面色苍白、手抖、出汗、心悸、饥饿感等),可确诊患有低血糖。

人群 低血糖值 
成人<2.8mmol/L(50mg/dL)
2天内新生儿<1.8mmol/L(30mg/dL)
2天以上新生儿<2.22mmol/L(40mg/dL)
糖尿病患者<4mmol/L(72mg/dL)
人群 
成人
2天内新生儿
2天以上新生儿
糖尿病患者

就诊科室

一般前往内分泌科就诊。

出现严重低血糖表现,如昏迷或多次补充葡萄糖后症状仍在持续时,建议急诊就诊。

相关检查

非糖尿病患者

  • 抽血查血糖+胰岛素+C肽,评估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
  • 饥饿(禁食)试验:至医院常规检查未发现低血糖,可通过禁食诱发低血糖发作。
  • 腹部CT及超声检查:排查是否存在胰岛素瘤。
  • 其他检查:电解质、血气、肝功能、肾功能、垂体、肾上腺皮质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有利于病因诊断。

糖尿病患者

  • 抽血查血糖+胰岛素+C肽,评估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
  • 检测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血浆浓度,判断是否为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

鉴别诊断

  • 2型糖尿病前期:多发生于肥胖及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症状类似于低血糖发作,但血糖检测值不一定低,可发现胰岛素升高。
  • 贫血: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及老年人。症状同低血糖相似,可表现为头晕、苍白、心悸、无力,但苍白显著且症状持续。部分患者有月经过多或大便发黑等病史,抽血化验可发现血红蛋白下降。通过纠正贫血,症状可改善。
治疗

当出现饥饿、手抖、无力、恶心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进食;若情况较严重,出现低血糖昏迷,应立即送至医院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急性期治疗

  • 对于急性低血糖者,立即口服15g葡萄糖(家中可口服果汁等含糖饮料,含糖量最好能够大于15g),如果15分钟症状仍无缓解可重复服糖,仍反复发作立即送至急诊,静脉注射葡萄糖。
  • 对于低血糖昏迷者,立即送至急诊,静脉补充葡萄糖,必要时可加用氢化可的松和/或胰高血糖素。昏迷者切忌喂食以避免呼吸道窒息。

一般治疗

寻找低血糖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为糖尿病药物导致,调整降糖药物;如为肝源性低血糖症,则治疗原发病;如为胰岛素瘤所致,可手术切除。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除医用葡萄糖粉剂及葡萄糖溶液外,低血糖治疗用药均为处方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非急诊用药

  • 升糖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可抑制胰岛素释放,升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水肿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抗癫痫药:出现癫痫可使用,如苯妥因钠。不良反应为行为改变、手抖等,需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 生长抑素:用于治疗胰岛素瘤。少数患者会产生眩晕、耳鸣、脸红、恶心呕吐等不适。

急诊用药

  • 胰高血糖素:低血糖昏迷抢救时用于升高血糖。可能出现血糖过高,使用时应监测血糖。
  • 糖皮质激素:低血糖抢救时用于升高血糖。可引起水钠潴留、血压升高。

手术治疗

胰岛素瘤是器质性低血糖的最常见的原因,手术切除肿瘤是本病的根治手段,10年生存率大于85%。除恶性胰岛素瘤外预后良好。不能手术或手术未成功者可考虑同二氮嗪300~400mg/d分次服用。

中医治疗

低血糖在中医属“晕厥”“虚风”等范畴,辨证分型较多。常见的升血糖中药为黄芪、熟地丹参、党参、红花、葛根甘草。

预后

低血糖患者的预后与病因有关。先天性酶缺陷、恶性肿瘤导致的低血糖预后较差,其他(如功能性低血糖、糖尿病相关低血糖)相对较好。但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可造成脑病、周围神经病变,最终造成残疾、死亡。

治愈性

就低血糖状态本身,服用糖类饮食后即可迅速缓解,而以后是否还会发作,则主要取决于引起低血糖的原因能否去除。

由无法治愈疾病所致的低血糖今后仍会反复发作,反之,去除病因后,一般不会再发。

危害性

由于脑对低血糖的耐受程度很低,低血糖可能导致患者短时间内发生意识丧失而跌倒,可能造成外伤,特别是头颅外伤。

严重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血糖,可导致脑遗留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并发症

心血管急症:常见于老年人,血糖下降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

因此,有冠心病基础的老年人,应避免剧烈运动、饥饿,摄入营养均衡充足的食物,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日常

大多数有明确诱因的低血糖如未按时吃饭或减肥节食等,不需到医院治疗,及时补充糖分即可。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低血糖,或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昏迷,应及时就诊。

家庭护理

若患者有低血糖表现(苍白、手抖、出汗、心悸、饥饿感),可以提供如下帮助:

  • 若患者意识清楚,立即补充能快速提高血糖的碳水化合物,如1瓶果汁或1杯糖水(100~150毫升,约15克糖),等待15分钟,观察症状有无好转。如仍有低血糖症状,再让其摄入糖水或果汁。如有血糖仪,可自查血糖水平。
  • 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或喝水时发生哽噎或咳嗽,禁止强行喂食、喂水,否则可致窒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日常病情管理

饮食

日常需注意规律进食三餐。

饮食推荐

有低血糖史者、准备进行高强度运动者或行糖尿病药物治疗者,建议随身携带一些高糖食物,如水果糖、方糖、奶糖、巧克力、果汁、蜂蜜、饼干等,以备不时之需。

日常病情监测

低血糖者,平时应注重自身血糖监测。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血糖仪、血糖试纸及采血针。

采血前

  • 用中性肥皂洗手,并用温水冲洗干净。
  • 可以向下垂手臂30秒,这样有利于血液集中到指尖。

采血时

  • 最好在无名指、中指和小指的手指两侧。
  • 针牢牢地贴实指尖后,再按采血笔采血(血量不够应轻轻推压手指另一侧,不要用力挤压)。
  • 将试纸完全插到血糖仪的底部,注意试纸的方向不要插反。
  • 及时让指尖的血珠与试纸的测试反应区接触,血量要足。

特殊注意事项

新生儿、孕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危害较大,需密切关注,及时就诊。

  • 孕期低血糖对胎儿的影响:孕妇血糖轻度下降(2.8~3.3mmol/L),需要及时补充糖分后,对胎儿的影响很小。但血糖值很低(<1.5mmol/L),或出现了昏迷、全身抽搐,会造成胎儿的低血糖,应立即到医院处理。如超过6小时未处理,胎儿大脑会受到严重损伤,甚至死亡。
  • 新生儿低血糖的危害:低血糖发病越早,血糖水平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对新生儿的损伤越大。可表现为反应低下、喂养困难、嗜睡、呼吸暂停、震颤、惊厥等。反复出现低血糖或长期低血糖,不但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身高、体重低,智力发育迟缓,还会引起癫痫、脑瘫等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

预防

一般人群的低血糖预防

  • 一日三餐,规律进食,适当加餐。
  • 避免空腹时从事跑步、爬楼梯等剧烈运动。
  • 体检或产检时,关注空腹血糖值,如过低(<4mmol/L),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特殊人群的低血糖预防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预防

  • 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及时进食。
  • 加强血糖监测,特别在刚刚调整降糖药物以后,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 运动量不宜过大,每天运动量固定,在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
  • 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每次用药前核对药品及其剂量,特别是胰岛素的剂量。

新生儿的低血糖预防

  • 顺产的产妇可在产程中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剖宫产的产妇可静脉补充葡萄糖。
  • 尽可能在产后30分钟给新生儿喂奶。
  • 重点关注早产儿、低体重儿等低血糖高危新生儿的血糖,不能经胃肠道喂养者可给10%葡萄糖静脉滴注。
查看更多
该疾病推荐治疗专家
葛继强 主治医师
擅长:熟练掌握胃肠道息肉的摘除、胆道结石内镜微创取石、ERCP、ESD、胆胰疾病的黄疸治疗、胃肠道肿瘤梗阻的内镜治疗。…
周峰 主任医师
擅长:具有丰富的内镜操作技能,在无锡市较早开展ERCP、EST等内镜先进治疗技术,擅长炎症性肠病、消化道疑难杂病的中西医结合治···…
娄修洋 主治医师
擅长: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口臭、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尤其对···…
吕鑫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食管疾病、急慢性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症、肝病、胰腺炎、胆囊及胆道疾病的诊疗,积累了···…
卞瑞娴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内科常见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溃、慢性便秘和腹泻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开展内镜下检查、诊断和治疗。…
司淑平 副主任医师
擅长:长期从事消化及消化内镜工作,擅长胆胰超声、胃肠动力、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周群燕 副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道常见和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专长于炎症性肠病的规范化诊治,胃肠镜检查、内镜微创治疗和小肠镜诊疗,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的···…
陆国民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内镜下的各种治疗,如ERCP胆胰疾病ESD胃肠道早期肿瘤、ERAT急慢性阑尾炎等治疗。…
徐敏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于胃肠肝胆胰疑难病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胃肠疾病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尤其是胃肠业务专长,动力测定及24小时···…
吴小庆 主任医师
擅长: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高血压及心脏介入治疗,尤其是疑难、危重、继发性及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心肌病、心力衰竭、及肺梗···…
李青峰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COPD等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
曹建元 主治医师
擅长: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治,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肺结核、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
余天 主治医师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彭延军 副主任医师
擅长: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脑卒中及小儿内科等相关疾病的诊疗经验丰富,见解···…
胡世文 副主任医师
擅长:从事心血管专业20余年,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及高血压病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心脏介入的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

相关文章 NEWS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代谢综合征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