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血糖,也称"血糖过低",是一种由于血液里的糖分(葡萄糖)不足引发的身体异常状态。主要表现是当正常人血糖降到2.8mmol/L(约50mg/dL)以下,或者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4mmol/L(约72mg/dL)时,身体会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等警报信号,严重时可能伴随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意识模糊。
这种情况就像身体突然断电,葡萄糖是维持人体运转的主要能量,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就得不到足够能量供应。这时人体会通过出汗、心跳加速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比如吃糖或含糖食物),症状可能持续加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正在使用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即使血糖值还没降到正常人的危险标准。
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较常见,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大约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30%,而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1型糖尿病患者相似。
此外,先天性酶代谢异常(如糖原累积症)患者、青年女性、新生儿,也较易发生低血糖。
除了少数先天性酶异常导致的低血糖,低血糖并不会遗传。
又称吸收后低血糖,主要指发生于空腹状态的低血糖症状。其主要病因有重症疾病(如肝衰竭、肾衰竭等)、降糖药物使用、饮酒、升高血糖激素缺乏或不足导致的。
在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患者经常在空腹发作低血糖,需要手术切除治疗。
引起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的主要外因有胰岛素使用不当、注射胰岛素后进食减少或未按时进餐、胰岛素促成分泌剂使用不当等。内因主要是由于低血糖对抗调节机制损害。
低血糖症多在早餐后1.5~3小时发作,晨间空腹不发作,午餐及晚餐前后发作,每隔15~20分钟。主要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患者以及精神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低血糖的病因多种多样,糖的摄入不足、生成不足、消耗过多、转化过多等原因均可导致血糖下降。
成人一般常见症状为心悸、出汗(多为大汗)、震颤、饥饿,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改变。
持续大于6小时的严重低血糖会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伤,可能出现癫痫、昏迷,甚至死亡。
患者早期可能会表现出焦虑、乏力、震颤、出汗、心悸等症状。
成人一般常见症状为心悸、出汗(多为大汗)、震颤、饥饿,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改变。
低血糖的伴随症状较少。
在某些特殊病因导致的低血糖中,存在特征性的伴随症状。如糖原累积症,可出现肝脏增大、生长严重迟缓、肌肉萎缩、无法独立行走等症状;如肝硬化,可出现腹水、水肿、食欲下降、黄疸等症状。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反复出现面色苍白、手抖、出汗、心悸等症状,但是进食后症状缓解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于糖尿病患者,如家中测血糖发现血糖<4mmol/L,应到医院就诊。
对于糖尿病患者发生的低血糖,通常通过糖尿病病史和应用降糖药物的情况,结合发作时的症状,可做出诊断。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常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而对于空腹血糖降低不明显,处于非发作期的患者,需要多次检测有无低血糖,必要时可采用48~72小时禁食试验。
如果血糖值(指尖血或静脉血)满足如下低血糖诊断标准,伴或不伴有低血糖症状(如面色苍白、手抖、出汗、心悸、饥饿感等),可确诊患有低血糖。
人群 | 低血糖值 |
---|---|
成人 | <2.8mmol/L(50mg/dL) |
2天内新生儿 | <1.8mmol/L(30mg/dL) |
2天以上新生儿 | <2.22mmol/L(40mg/dL) |
糖尿病患者 | <4mmol/L(72mg/dL) |
人群 |
---|
成人 |
2天内新生儿 |
2天以上新生儿 |
糖尿病患者 |
一般前往内分泌科就诊。
出现严重低血糖表现,如昏迷或多次补充葡萄糖后症状仍在持续时,建议急诊就诊。
当出现饥饿、手抖、无力、恶心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进食;若情况较严重,出现低血糖昏迷,应立即送至医院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寻找低血糖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为糖尿病药物导致,调整降糖药物;如为肝源性低血糖症,则治疗原发病;如为胰岛素瘤所致,可手术切除。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除医用葡萄糖粉剂及葡萄糖溶液外,低血糖治疗用药均为处方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胰岛素瘤是器质性低血糖的最常见的原因,手术切除肿瘤是本病的根治手段,10年生存率大于85%。除恶性胰岛素瘤外预后良好。不能手术或手术未成功者可考虑同二氮嗪300~400mg/d分次服用。
低血糖在中医属“晕厥”“虚风”等范畴,辨证分型较多。常见的升血糖中药为黄芪、熟地丹参、党参、红花、葛根甘草。
低血糖患者的预后与病因有关。先天性酶缺陷、恶性肿瘤导致的低血糖预后较差,其他(如功能性低血糖、糖尿病相关低血糖)相对较好。但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可造成脑病、周围神经病变,最终造成残疾、死亡。
就低血糖状态本身,服用糖类饮食后即可迅速缓解,而以后是否还会发作,则主要取决于引起低血糖的原因能否去除。
由无法治愈疾病所致的低血糖今后仍会反复发作,反之,去除病因后,一般不会再发。
由于脑对低血糖的耐受程度很低,低血糖可能导致患者短时间内发生意识丧失而跌倒,可能造成外伤,特别是头颅外伤。
严重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血糖,可导致脑遗留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心血管急症:常见于老年人,血糖下降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
因此,有冠心病基础的老年人,应避免剧烈运动、饥饿,摄入营养均衡充足的食物,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大多数有明确诱因的低血糖如未按时吃饭或减肥节食等,不需到医院治疗,及时补充糖分即可。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低血糖,或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昏迷,应及时就诊。
若患者有低血糖表现(苍白、手抖、出汗、心悸、饥饿感),可以提供如下帮助:
日常需注意规律进食三餐。
有低血糖史者、准备进行高强度运动者或行糖尿病药物治疗者,建议随身携带一些高糖食物,如水果糖、方糖、奶糖、巧克力、果汁、蜂蜜、饼干等,以备不时之需。
低血糖者,平时应注重自身血糖监测。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血糖仪、血糖试纸及采血针。
新生儿、孕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危害较大,需密切关注,及时就诊。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被生动简介地画了出来(转载)
医疗核心制度至关重要,记不住怎么办?1、有个病人来了(首诊负责制)2、有点重,请上级一起看(三级查房制度),3、上级也觉得重,请其他科一起看(会诊制度)4、大家都觉得很重,是个疑难病人(疑难病例讨论制度)5、讨论后决定要手术,谁可以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手术怎么做?(术...
才刚参加工作,00后小伙检出“大息肉”!这些“要命”的习惯不少年轻人都有!
不少人会认为,胃肠癌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癌,其实不然,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患上了相关疾病。肠癌的发病高峰已经从最开始的六十岁左右提前到了四五十岁,到现在甚至提到了二三十岁,正值人生辉煌的起点,就可能面临当头一棒。并有研究显示20-49岁人群肠癌发病率翻了一倍,而90后的结肠癌风险是50后的2倍以上,直肠癌则是...
及时切除!首查肠镜,竟发现巨无霸肠息肉!
58岁的赵叔叔(化名)平时经常抽烟、喝酒,以前从来没做过肠镜检查,这是第一次做,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肠镜显示赵叔叔已经有大约4.0cm接近乒乓球大小的巨大肠息肉!一般来讲,肠息肉大于2cm,就会有超过40%的癌变风险了!家属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感慨,当场直呼:“这么大的肠息肉,幸好被及时发现了!”人体结肠的直...
痛痛痛!夏季泌尿结石高发,正确防治是关键
痛痛痛!夏季泌尿结石高发,正确防治是关键 夏季到了,随着泌尿结石高发季的来临,急诊入院的泌尿结石患者数量飙升,其中有一些检查出肾结石的患者,又往往会因为自己不够了解,而陷入体外碎石好还是微创手术好的疑惑之中。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大约每11个人中就有1个得结石,...
守护生命"食"道:消化道早筛为何刻不容缓?
早期诊断,挽救生命45岁的张先生躺在无锡嘉仕恒信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胃管里流动的营养液正代替他早已梗阻的食道工作。作为苏南某电子厂的车间主任,他从未想过一次迟到的胃肠镜检查会带来如此沉重的代价。2025年2月15日,这位从未进行过消化道筛查的中年男性,在出现吞咽困难两个月后才走进内镜中心,最终确诊为食管癌晚期。...
“零容忍”守护群众“救命钱”|暨做好行业自律与个人守信医保承诺书
2025年3月27日下午,我院召开2025年医保政策宣讲会暨医保承诺书签字仪式。此次会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及《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为纲领,结合无锡市医保局近年曝光的典型案例,全面部署医保基金使用合规化行动。院长曾欢腾、业务副院长王新忠及全院班组长以上医护人员参会,共...
专业有温度,义诊见初心——我院开展护士节主题义诊活动
绿树阴浓夏日长,风暖人间草木香,我们即将迎来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为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提升全民健康意识,无锡嘉仕恒信医院于4月11日上午开展了以“专业有温度,义诊见初心”为主题的义诊活动。此次活动以护理服务为核心,将健康关怀送到居民身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护理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本活动将在护士节到来之前开展...
9种不同胃部症状,预示着不同的胃部问题!
9种不同胃部症状,预示着不同的胃部问题!一图带你了解不同的胃部健康问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代谢综合征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医院等级:二级综合医院
微信公众号:wxjshx_hospital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