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泌尿外科

概述
  • 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 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 常用检查有尿常规、细菌培养等
  • 在专业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有治疗效果

疾病定义


急性膀胱炎属于尿路感染的一种,多因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病原体在膀胱中异常繁殖所致,可造成膀胱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以及上皮细胞肿胀,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

目前,尚无急性膀胱炎的正式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但目前已知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妊娠期妇女更易发生。

另外,进行导尿或留置导尿管等医源性操作的患者,也是本病的高发人群。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急性膀胱炎怎么治疗?

急性膀胱炎主要是给予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碳酸氢钠、呋喃妥因、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头孢菌素等药物。另外,患者还要规律作息,增加饮水量,都对疾病痊愈有积极作用。

急性膀胱炎症状表现?

急性膀胱炎的典型临床症状是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血尿、发热、腰痛等症状。

急性膀胱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膀胱炎通常是因为细菌感染所致,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等。其他因素如尿路梗阻、机体免疫力低下、妊娠、医源性损伤,也可能会引起急性膀胱炎。

病因

急性膀胱炎是指由于细菌感染而导致的膀胱黏膜急性炎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亦可引起急性膀胱炎。

基本病因

急性膀胱炎的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感染多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少数患者可由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所致,如粪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另外,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磺胺类药物,可增加耐药现象,间接提升了人体感染致病菌的几率。

诱发因素

尿路梗阻

如果患者因尿路解剖异常,或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异物等阻塞尿道,致使尿液不能顺利流出,细菌则不易冲洗,集聚在膀胱内,引起感染。

免疫缺陷

患者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或长期卧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可增加急性膀胱炎的患病几率,且容易反复发作。

神经源性膀胱

患者如有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时,支配膀胱的神经出现功能障碍,因长时间尿潴留或使用导尿管引流尿液,造成感染。

妊娠

女性妊娠后,输尿管蠕动功能减弱,膀胱与输尿管之间的活瓣暂时关闭不全,子宫逐渐增大导致尿液流出不畅,均可引起急性膀胱炎。

性生活

女性尿道短、直、宽,邻近肛门,开口于阴唇下方,在性生活时尿道口附近的细菌易进入膀胱,而引起急性膀胱炎。

医源性因素

患者在医院内进行了导尿或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等操作,可能会损伤黏膜,引起急性膀胱炎。

症状

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其他症状可有排尿困难、尿液浑浊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发热,但体温通常在38.0℃以下。

典型症状

急性膀胱炎以尿路刺激征的症状为首要表现,即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有耻骨上方疼痛或压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尿液多呈浑浊状态,且伴有异味,约30%的患者会出现血尿。

患者通常没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能有腰痛、发热。

就医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避免拖延。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

  • 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有多久了?
  • 什么情况能让症状好转或加重?发病与性生活有关系吗?
  • 患有其他的疾病吗?(如糖尿病、特别是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
  • 平时喝水多吗?大约一天喝多少?
  • 个人卫生情况怎么样?

患者有尿路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伴或不伴腰痛、发热、排尿困难等症状。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 新鲜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5/ml。
  • 硝酸盐还原试验和/或白细胞酯酶阳性。
  • 未离心新鲜中段尿革兰染色发现病原体,细菌>1个/视野,且一次尿细菌培养计数≥103/ml。
  • 出现白细胞尿(脓尿),即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数>5个/HP。

患者出现急性膀胱炎的相关临床症状,且检查至少符合上述其中一项,即可诊断。

尿液检查

尿常规

可有白细胞尿、血尿。

一般患者均有白细胞尿,诊断价值较大,少数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

白细胞排泄率

患者需准确留取3小时的尿液,检测尿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按每小时折算。

正常人白细胞计数<2×105/h,白细胞计数>3×105/h即为阳性,数值在(2~3)×105/h为可疑。

硝酸盐还原试验

阳性,敏感性70%以上,特异性90%以上。

白细胞酯酶试验

阳性,敏感性75%~96%,但可能出现假阳性,阳性者可做尿沉渣镜检、尿细菌培养等明确诊断。

细菌学检查

涂片细菌检查

未离心新鲜中段尿沉渣涂片,每高倍视野下可见细菌数在1个以上,通常说明有致病菌感染,检出率达80%~90%,且能初步确定致病菌种类。

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菌落数≥105CFU/ml(菌落形成单位/ml),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急性膀胱炎时,以黏膜增厚多见,并且以膀胱壁弥漫性增厚为主,通常黏膜面规整、连续性好,但是黏膜面不光滑,当伴有肉眼血尿时,探头在腹壁振动时可有漂浮感,且膀胱内多见点状或团絮状沉积物。

有时还可发现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团块状或团絮状高回声,无残余尿,但是仍有尿意,经抗炎、止血治疗后,上述声像图征象及有关体征一般可以消失。

鉴别诊断

急性膀胱炎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有相似之处,因此需要注意鉴别。

尿道综合征

患者会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但多次检查均无真性细菌尿。

常见原因,包括妇科(处女膜病)或肛周疾病、逼尿肌和膀胱括约肌功能不协调、焦虑、支原体感染等。

肾结核

肾结核的膀胱刺激症状更加明显,且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尿沉渣检查可见抗酸杆菌,尿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

给予抗结核治疗有效,可以鉴别。

治疗

急性膀胱炎的治疗主要以抗感染为主,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生活中注意适当多饮水,合理作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痊愈。

一般治疗

  •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排尿,促进病原菌排出体外。
  •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需进食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提高免疫力,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果是急性膀胱炎反复发作,应积极寻找病因,尽早去除诱发因素。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呋喃妥因、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另外,患者还可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缓解症状,防止形成血凝块与尿路结晶。因细菌耐药的情况常有发生,建议根据当地的耐药情况选择药物,一般疗程为3~7天。

停用抗生素7天后,需到医院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

  • 若为阴性,则表明已治愈;
  • 若仍有真性细菌尿,需继续给予2周抗生素治疗。
预后

急性膀胱炎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等治疗,90%以上均能治愈,不会对患者的生活及生存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尿路梗阻、畸形等易感因素,则需针对易感因素进行治疗,否则很难治愈,甚至可演变为慢性肾盂肾炎。

并发症

  • 若急性膀胱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出现慢性膀胱炎或者肾盂肾炎。
  • 男性在急性膀胱炎发病的时候,可能累及前列腺和精囊等组织器官,诱发前列腺炎、精囊炎,对男性的生育能力、性功能可产生不利影响。
日常

急性膀胱炎是常见的尿路感染疾病,重在预防,日常多饮水、勤排尿,能有效预防包括急性膀胱炎在内的尿路感染性疾病。

另外,注意个人卫生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家庭护理

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不宜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定期随访复诊。

日常生活管理

  • 适当多饮水,增加排尿次数,以每2~3小时排尿1次为佳,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另外需注意不要憋尿。
  • 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减少细菌聚集。
  • 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平时不要久坐,多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利尿性食物,如西瓜、冬瓜、梨等,忌食辛辣、煎炸、肥腻等食物。

特殊注意事项

急性膀胱炎的患者不宜同房,避免疾病迁延不愈,甚至将致病菌传染给性伴侣。

预防

  • 如果急性膀胱炎与性生活有关,则建议患者在性生活后立即排尿,同时口服一次常用量抗生素。
  • 注意性卫生与性安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 进行检查时,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如若必须使用,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 留置导尿管时,尽可能减少留置时间,前3天可给予抗生素,能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
  • 穿棉质、透气的内裤,以免细菌滋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NEWS

上一篇:前列腺增生

下一篇:没有了!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