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血管外科

概述
  • 动脉瘤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 病变血管形成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
  • 患者往往没有症状,也可有疼痛
  • 可以保守监测或者手术治疗

疾病定义


动脉瘤定义为动脉血管直径超过正常直径的50%、永久性的、局限性的扩张。

动脉瘤由于动脉壁先天性结构异常或后天性病理改变,引起血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结构与张力异常的血管壁形成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

流行病

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引发致残和致死的血管疾病之一。

它可见于全身的任何动脉,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多见。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议显示,65~75岁吸烟的男性,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当接受腹主动脉瘤的超声筛查。

常见多发性动脉瘤现象

主动脉,及主动脉以外的其他血管,可以见到多发性动脉瘤的现象。例如12%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同时患有胸主动脉瘤。50%以上患有胸主动脉病变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是同时伴有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或者马凡综合征患者,特别容易发展成多发性胸主动脉瘤。有腘动脉瘤的患者,还可发现有腹主动脉瘤(62%)、髂动脉瘤(36%)和股动脉瘤(36%)。

常见家族聚集现象

动脉瘤患者的家属,经常出现与患者相同类型的动脉瘤,或者出现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样病变。大约15%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一级直系亲属,可能会有相同的疾病。腹主动脉瘤有家族倾向,胸主动脉瘤的情况也是如此。

女性动脉瘤患者的子女,患动脉瘤的风险很高,以至于人们用“黑寡妇综合征”来形容患者。这类家族性主动脉瘤的女性患者,具有很高的动脉瘤破裂风险。

疾病类型

动脉瘤按其病变的解剖位置,分为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股总动脉瘤等等,另外,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按解剖形态分类

  • 动脉扩张:指动脉瘤的早期阶段,动脉直径扩大<50%。
  • 动脉扩大:指多处动脉段连续性、弥漫性扩张,且超过正常血管直径50%。
  • 梭形动脉瘤:指局部血管的均匀扩张,并累及动脉壁的全层。
  • 囊状动脉瘤:指常发生在动脉壁的、局限性薄弱处,引起血管不均匀的膨出。

按病理特征分类

  • 真性动脉瘤:血管壁变薄,血液通过时,薄弱的动脉壁扩张膨大,但是整个血管壁仍然完整。
  • 假性动脉瘤:血液积聚在动脉壁的中膜、外膜之间并会滞留在这个空间中,而不流出,通常由于创伤引起。
  • 夹层动脉瘤:即解剖性动脉瘤,血管壁的内膜、中膜之间撕裂,血液流过时,大部分血液依然从血管内膜腔顺利经过,少部分血液则流经内膜和中膜的夹层腔。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主动脉瘤的大小怎么划分的?
动脉瘤根据直径大小,分成如下几种:小动脉瘤:直径<4厘米;中等动脉瘤,直径在4~5.5厘米;大动脉瘤,直径≥5.5厘米;巨大动脉瘤,直径≥6.0厘米。动脉瘤快速扩张,被定义为在6个月期间,增加至少5毫米,或在1年里增加10毫米。
如果动脉瘤较小,医生会要求你每6~12个月做一次CT血管造影术(CTA)或超声检查,以随访动脉瘤的大小,并检查是否出现症状。
动脉瘤很严重吗?
主动脉瘤会缓慢扩张,胸主动脉瘤扩张速度为0.1~1.0厘米/年,腹主动脉瘤扩张速度为0.3~0.4厘米/年。具体则取决于动脉瘤的病因、直径、位置。部分部位的主动脉瘤的扩张速度会比较快,比如胸降主动脉瘤,家族性主动脉瘤等等。高血压患者、吸烟者的扩张速度也会更快。
一些患者的动脉瘤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发展,但之后可能快速扩张。所以,确诊后应当随访监测,当达到需要外科手术的大小时,应手术以预防动脉瘤破裂造成的患者死亡。
动脉瘤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如果主动脉瘤很小,而且无症状,医生可能会推荐定期随访,检查动脉瘤是否继续生长,并积极治疗其他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等。确诊和常规随访时,可能需要定期的影像学检查。
在确诊后半年内,应当进行腹部超声随访或根据医生要求做更准确的CT血管造影术(CTA)随访。如果动脉瘤直径≥5厘米,或者更大,或者生长很快,通常建议手术修复。
此外,如果疼痛急症,医生可能会建议尽快手术。手术修复方案包括:开放性手术或微创血管腔内修复手术。
病因

动脉瘤的产生是动脉壁损伤、破坏和变性的结果。动脉壁,也和体内其他组织一样,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一系列变化。各种疾病也可以引起动脉壁的损害,使动脉壁失去固有的弹性,变得脆弱。已经存在病变的血管壁组织,继续承受血管腔内血流的不断冲击,动脉管径逐渐纵向、或者横向,伸展、扩大、膨出,最终形成动脉瘤。

某些因素,具有加速动脉瘤形成的作用,如高血压可以使动脉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加;妊娠时某些内分泌因素,可以使动脉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等。

基本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是最常见及主要的致病因素。目前认为,脂质代谢紊乱时(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时,血流内的脂质沉积于血管壁的内皮层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病变可继续发展累及中层血管壁甚至管壁全层。结果造成管壁内膜撕裂、变性,管壁局部萎缩、脆弱,从而形成动脉瘤。

创伤性

直接暴力可使动脉壁部分破裂或完全断离,间接暴力也可通过高压、高速力量的传递波,及动脉严重挫伤,使动脉壁撕裂,一般患者多在伤后几天,或几周内发生。

长期反复的挫伤,也可以引起动脉瘤,如气锤工人的手腕部动脉瘤。

医源性创伤也可以引起动脉瘤,如血管移植后的吻合口动脉瘤,各种经动脉穿刺及插管的检查或治疗等,均可因管壁损伤、薄弱,而产生动脉瘤。

细菌感染

当动脉内膜损伤如动脉硬化等,或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时,血管壁易出现感染继而导致动脉瘤的发生。

常见的感染途径如下。

  • 脓毒性栓塞,如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使感染性栓子阻塞管壁的营养血管。
  • 血管邻近组织的感染灶,通过淋巴管及营养血管蔓延,进而波及血管。这种为大多数的感染途径。
  • 血管损伤,包括各种原因的外伤、动脉插管或导管检查。
  • 毒品注射。

动脉中层囊性变性

其常见于白塞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及血管炎等。患者动脉壁呈囊性坏死及变性,血管壁中层侵犯尤为明显。

先天性

患者由于先天性因素,其动脉壁薄弱而产生动脉瘤。如动脉壁中层呈节段性缺如,肌纤维发育不良等。

马凡综合征患者,为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良,若患者全身弹力纤维断裂,损伤侵犯心血管系统,进而产生各种类型的主动脉瘤,主动脉瘤易破裂是主要的特征。

梅毒性

梅毒螺旋体,经动脉周围淋巴组织,进入滋养血管和动脉外膜,引起动脉炎,使血管管壁中层产生营养障碍和变性,进而发展为梅毒性动脉瘤。其为梅毒晚期的表现,病变多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肺动脉。

诱发因素

高血压可增加血管管壁的侧压力。妊娠时某些内分泌因素,可以使动脉管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张力减退,其结果均可促进动脉瘤的产生。

症状

动脉瘤患者往往没有症状。有症状时,可能由于动脉瘤的膨出增大,牵拉、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表现为腹痛、胸痛、背痛等。

疼痛性质往往是动脉瘤病理发展过程的反映。当有夹层血肿,或者区域破裂时,疼痛骤然加剧呈撕裂样。其他症状,则依据毗邻器官、组织受影响的程度,而有不同表现。

当主动脉瘤突然破裂,引起大量出血时,可表现为咯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危及生命。

典型症状

肿块

肿块为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肿块可以呈圆形或者梭形,且大多伴有搏动感。

疼痛

疼痛多不剧烈,患者多有胀痛或跳痛,疼痛呈间隙性或持续性。这种疼痛可能由于动脉瘤膨出增大,牵拉、压迫周围组织引发。

有时,瘤体可以压迫、侵蚀骨质及神经,患者疼痛可加重,并出现放射性疼痛。

疼痛性质的改变,往往反映了动脉瘤病理过程的演变,如患者动脉瘤感染、瘤壁内夹层血肿形成,或者动脉瘤趋于破裂时,疼痛骤然加剧呈撕裂样。

局部组织缺血症状

如果患者动脉瘤内形成附壁血栓,则管腔狭窄,患者血供减少;血管瘤内的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时,栓子引起远端动脉栓塞,或继发血栓形成,进而引起患者相应组织器官的急、慢性缺血症状。

如患者脑部缺血,可有晕厥、耳鸣、眼花,甚至瘫痪等;腹部内脏缺血,可有腹痛、腹泻或便血;下肢缺血,可有麻木、静息痛或间歇性跛行等。

组织器官受压

动脉瘤逐渐增大后,可压迫邻近的组织和脏器,引起相应症状。例如锁骨下动脉瘤,常可压迫臂丛和颈交感神经,引起肢体麻木、感觉异常、轻瘫等;胸主及颈总动脉瘤,可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或者压迫气管,产生呼吸困难或窒息。

出血

患者出血较为常见,在少数病例中,动脉瘤出血可为最初的症状。其中,主动脉瘤突然破裂引起大量出血,往往可致命。胸主动脉瘤破入气管,可引起大量咯血。腹主动脉瘤破入十二指肠,可产生上消化道出血。颈动脉瘤出血,可引起患者颅内缺血。四肢动脉瘤出血,患者可出现肢体急性肿胀及缺血表现。

就医

动脉瘤会因为不同类型和发病部位,症状表现不同。重要的是,通常发生在身体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通常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症状或体征。

体表附近的动脉瘤,有可能摸到搏动的肿块,或者有疼痛的迹象。应当警惕动脉瘤破裂时的症状,及时就医,包括突然的疼痛,出血,心率加快,头晕等等。如果急救不及时,动脉瘤的严重并发症会引发不良后果。

就诊科室

患者往往没有症状,而是通过筛查、体检而发现,通常于血管外科,或者神经外科及心胸外科就诊。

当由于侵犯毗邻器官、或者突发破裂大出血,患者往往去急诊就医。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震颤

在动脉瘤局部,医生有时可以触及收缩期震颤,这种情况多见于创伤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

杂音

医生在动脉瘤的部位,可以听到响度不等的、吹风样的、收缩期杂音,这种杂音的产生,是由于血液在瘤腔内形成涡流所致。

压痛

当患者的动脉瘤趋于破裂时,或者瘤壁内夹层血肿形成时,或者并发感染,动脉瘤压痛明显。

 压迫近心端血管征

动脉瘤位于周围血管时,医生压迫动脉瘤的近心端动脉后,患者可出现搏动性肿块体积缩小,搏动、震颤、杂音等减轻,甚至消失的情况。

压迫征象

如果四肢动脉瘤压迫淋巴管和静脉,患者可以表现出淋巴水肿,以及浅静脉怒张。

缺血性体征

患者肢体表现为肤色苍白,皮肤温度降低,肌肉萎缩、趾(指)端坏死、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等。

血管超声检查

血管超声可以确定有无动脉瘤,以及动脉瘤的大小、范围、搏动和杂音。血管超声对诊断帮助较大,而且其可用于术后随访。

X线检查

某些患者正、侧位片,可以显示动脉瘤瘤壁线状钙化阴影,这种征象对诊断帮助很大。

数字减影造影可以了解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还可以了解血管壁情况、动脉分支是否累及,血管有无侧支循环,以及与邻近组织和器官的关系。不但有助于明确诊断,而且可作为拟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因为是创伤性检查,所以目前不作为常规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

该检查可以明确有无动脉瘤,以及动脉瘤大小、范围等。但目前已很少采用。

CT检查

CT可以了解有无动脉瘤,可以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壁是否有钙化,以及邻近组织和器官与动脉瘤的关系。一般用来诊断中央动脉的病变。近年来快速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腹主动脉瘤,有替代动脉造影的趋势,可为腔内血管支架术提供可靠的依据。还可以用于周围动脉瘤诊断,其对髂、股、腘动脉瘤均能显示。

MRA检查

该检查可以了解主动脉分支是否受累,比如患者头臂干、左锁骨下、左颈动脉、内脏动脉的受累情况。

鉴别诊断

该疾病一般临床诊断明确,如果有复杂情况,须经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判断。

治疗

如果主动脉瘤很小,而且无症状,医生可能会推荐定期随访,以检查动脉瘤是否继续生长,并积极治疗其他高危因素,如高血压、戒烟等。确诊和常规随访时,患者可能需要定期的影像学检查。

手术和腔内治疗是处理动脉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患者一旦确诊,原则上需要尽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下列情况,需要进行紧急治疗。

  • 动脉瘤瘤体迅速增大,趋于破裂,或已破裂者;
  • 动脉瘤并发感染;
  • 瘤体增大,压迫邻近重要组织和器官;
  • 瘤壁内夹层血肿产生剧痛者;
  • 动脉瘤影响远端血供者。

急性期治疗

通过紧急手术可以修复破裂的主动脉瘤,但手术风险、并发症危险性较高。

因此,医生倾向于在主动脉瘤破裂前,进行终身监测和适当的预防性手术。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有高血压或动脉阻塞,药物用来降低血压到140/90mmHg和控制血脂,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减慢心率来降低血压。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适用于β受体阻滞剂不能很好控制血压者,或者患者有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奥美沙坦等。

他汀类药物

帮助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减少动脉阻塞,降低动脉瘤并发症。包括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手术治疗

医生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等具体条件,进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动脉瘤切除和血管重建术

是最理想的手术方法。医生切除动脉瘤后,如果动脉缺损较短,医生可做端-端吻合术;如果动脉缺损较长,治疗可用人造血管,或者自体静脉移植。动脉瘤并发感染时,医生会选择无感染区应用人造血管、或自体静脉做旁路移植术,以旷置动脉瘤。

动脉瘤切除术和近、远端动脉结扎术

该手术一般适用于结扎动脉后,不影响远端组织或器官的血供的情况。

囊状动脉瘤切除及动脉修补术

对于囊状膨出的动脉瘤,医生可切线状切除瘤体,并应用足够的动脉壁进行修补,以恢复血流。

动脉瘤内修补术

对于与周围组织或器官粘连紧密、分界不清楚的假性动脉瘤,医生会经动脉瘤腔,缝合修补动脉壁缺损裂孔。如果医生修补后,引起动脉管腔明显狭窄的,进而影响血流通畅时,医生还会加做补片移植修复。

动脉瘤包裹法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动脉瘤切除术,或者动脉瘤无法切除时,医生可在瘤体外面,用织物(如涤纶等)包裹,来防止及延缓动脉瘤的扩大或破裂。这种治疗方法,有时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腔内修复术

采用人造血管支架治疗主动脉瘤,还可用于治疗周围动脉瘤,降主动脉瘤,以及主动脉夹层。这是目前主流的微创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主动脉瘤会缓慢扩张,具体则取决于动脉瘤的病因、直径、位置。一些患者的动脉瘤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发展,但之后可能快速扩张。

大多数患者,因为患有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并发症,而死于心肌梗死、高血压,或脑血管意外等。

并发症

动脉瘤本身没有相关的并发症,手术后的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如下。

休克

动脉瘤术后出血容易导致严重休克,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医生一旦发现出血现象,会及时再次手术,以探查、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

栓塞

动脉瘤腔内粥样斑块或血栓,以及人工血管内和吻合边缘处的血栓脱落,这些均可造成远端动脉栓塞,以致组织缺血。

感染

血管手术后感染,可以引起血管吻合口组织愈合不良而裂开,也可引起吻合口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医生会强调术中严格无菌原则,术前术后,患者应用抗生素,手术野彻底止血,医生还会用抗生素溶液冲洗,以预防感染。

吻合口动脉瘤

患者可以由于局部血肿继发感染、缝线不合适、缝合技术不良、吻合口边缘动脉组织异常、移植的人工血管合成纤维耗损变性、腐蚀等原因,引起吻合口部分或全部断离,从而发生吻合口动脉瘤。

该并发症一旦发生,医生会尽早进行手术,对非感染性吻合口动脉瘤,做切除后重新置换人工血管;而对感染性吻合口动脉瘤,做切除后,医生会经无感染区进行血管旁路移植术。

日常

由于动脉瘤常常无症状,动脉瘤破裂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体内动脉瘤,做到及时监测、及时手术以预防动脉瘤破裂非常重要。暂不手术的高血压患者应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日常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

日常病情监测

在诊断主动脉瘤后,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监测动脉瘤的进展。

特殊注意事项

重视体检,腹部超声检查对于筛查腹主动脉瘤,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

65岁以上的男性,有吸烟史、疾病家族史的等高危人群,应当重视动脉瘤的筛查,可以到有条件的医院做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

预防

动脉瘤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就显得尤其的关键。

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低盐低油的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等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注重血压和血脂的控制,保持心态的平稳愉快。

查看更多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腹主动脉瘤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