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患者坚信自己被谋害、监视、跟踪或骚扰等
目前病因尚未明确
大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病
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
被害妄想症是一种常见的妄想障碍的亚型,以坚信自己受到攻击、嘲笑、迫害、算计、恶意中伤、欺骗、骚扰等为主要症状。
它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既不符合客观现实情况,也不符合患者所处的教育水平。患者对此深信不疑,且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发病率: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好发人群: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被害妄想症的表现?
被害妄想症的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和某些集团,对其进行一些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谋害、破坏等,如饭里面放毒、跟踪监视、策划某种阴谋等,同时可能伴有激动、焦躁的情绪或者冲动、自我防卫等行为。
被害妄想症怎么治?
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即第二代、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同时心理治疗为辅的一种治疗方案。
被害妄想症能治愈吗?
经过有效的、综合的、个体化、全面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康复。治疗的效果与患者本人对于疾病认识、坚持服药的依从性、及家人朋友的支持力度等因素有关。
病因
这是一种常见的妄想障碍,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点,可将被害妄想症的病因大致划分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不同的等次。
遗传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其中为多个基因共同作用而致病,有妄想症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更容易患病。
躯体因素如颅脑损伤、感染、谵妄等也可能诱发疾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对中枢神经有害的物质可能引起被害妄想,如酒精、苯丙胺、大剂量使用激素、农药等。
根据临床研究某些患者的个性特点可能和发病有关,往往有主观、固执、敏感多疑、不安全感、自我中心等性格缺陷的患者,可能当遭遇某种心理社会应激或内在冲突,自己不能妥善应对,而将事实歪曲,导致发病。
社会人际关系会对应激的有害影响起保护作用,不良的社会因素(如战争影响、迷信活动、移民等)则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致病作用或为致病因素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条件。
有妄想症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更容易患病。
躯体因素如颅脑损伤、感染、谵妄等可能诱发疾病。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或者物质如酒精、可卡因、苯丙胺等滥用。
心理因素如亲人亡故、婚恋受挫、失败等。
社会因素如战争影响、迷信活动、移民等。
症状
被害妄想症主要表现为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某些集团或者某些组织等,对其进行了一些不利的活动。患者同时可能伴有激动、焦躁的情绪或者冲动、自我防卫等行为。
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某些集团或者某些组织等,对其进行一些不利的活动,从而进行打击、陷害、谋害、破坏、诽谤、诬陷、打压等,如饭里面放毒、跟踪监视、策划某种阴谋等。
患者的妄想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既不符合客观现实情况,也不符合患者所处的教育水平;妄想内容是十分荒谬的,但患者对此深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被害妄想患者往往还伴随关系妄想,即坚信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和自己有关、是针对自己的,同时可能还伴随幻觉,即凭空听见有人谩骂自己、凭空看见有人对着自己做一些不友好的动作等。在上述表现基础上患者可能伴有激动、焦虑、烦躁等情绪及冲动、伤人等行为。
就医
若家属、周围人密切观察到患者精神状态出现异常,患者诉说有人故意陷害、污蔑、伤害自己等,但现实情况和患者所说并不相符的时候,请及时医院就诊。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精神检查、知情人的客观反映以及辅助量表等检查结果来诊断个体是否患有被害妄想症。
精神科、精神心理科
虽然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妄想症,但是医生会用一些辅助检查手段,如量表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精神状态,如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等。
本疾病主要指的是以被害妄想为主的偏执性精神分裂症,故应与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等疾病相鉴别。
又称偏执狂,该病以系统、较为固定的妄想为突出表现,被害妄想内容不荒谬,往往患者的所处经历及处理有一定联系,内容具有一定逻辑性,如文革期间被迫害的患者,经常怀疑有人监视自己,除此之外其他言行都正常。
该疾病主要有情绪低落或者兴奋为主要表现,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以伴有片段的被害妄想,但不是主要的问题。
该病患者可伴有警觉性增高、焦虑等,可以存在片段的疑被害,但具有浓厚的创伤色彩,随着病情发展、心理建设,疑心消失。
该病在早年期间存在智能缺陷,可以存在被害妄想,但是内容幼稚离奇、言语表达过于简单、傻笑等。
治疗
目前以第二代、非典型、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也会有辅助作用。
一般通过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改善,发病次数减少。
若患者起病紧急,在被害妄想影响下出现躁动不安、自伤、攻击他人等表现,应及时住院治疗并24小时严密看护,必要时保护性约束、镇静药物临时控制情绪,待患者配合后再予一般药物、心理治疗。
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和医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治疗时应重视患者在住院时的社会生活,开展文娱活动、工作活动,关心患者与社会、家庭的联系;重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际能力,通过认知行为治疗,使患者认识到妄想是错误的、荒谬的等,并重新建立正确的观念。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心理治疗常配合药物治疗进行,主要包括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药物。患者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
主要包括:氯丙嗪、 氟哌啶醇 、奋乃静、 三氟拉嗪等。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大脑中的多巴胺受体起作用,能使中脑边关系统D2受体突触后受到阻断,从而改善妄想症状。
但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往往引起不良反应较大,相对来说,低效价的药物(高剂量)的镇静作用强,对心肝等脏器不良反应较大;而高效价药物(低剂量)锥体外系作用相对重,对脏器不良反应轻。
与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相比,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的运动相关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它们是通过阻断大脑中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起作用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主要有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等。
若患者服用药物依从性差,可以予每月一针、每两周一针等注射针剂或口服液、口腔崩解片等。
若患者存在焦虑、心烦情绪,可以酌情短期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若出现锥体外系综合征,可适当服用盐酸苯海索片改善不良反应。
预后
被害妄想症的预后有赖于服药依从性及对于妄想的正确认识。
被害妄想症多是慢性的发病过程,有的可能伴随患者终生。部分患者在年老后,由于体力和精力的衰退可能有所缓解。少数患者经治疗后能有效缓解症状。
日常
目前没有确定可行的方法来预防妄想症的发生,但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减轻对患者的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被害妄想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家属可监督患者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随诊。
患者通常很难意识到自己患有妄想障碍,或者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却因为觉得羞耻或者害怕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导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缺少恰当的治疗很有可能导致妄想障碍伴随患者终身。
由于病因不明,该疾病目前暂无具体预防措施。培养开朗、乐观的个性可能对预防被害妄想症有一定的益处。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被生动简介地画了出来(转载)
医疗核心制度至关重要,记不住怎么办?1、有个病人来了(首诊负责制)2、有点重,请上级一起看(三级查房制度),3、上级也觉得重,请其他科一起看(会诊制度)4、大家都觉得很重,是个疑难病人(疑难病例讨论制度)5、讨论后决定要手术,谁可以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手术怎么做?(术...
“零容忍”守护群众“救命钱”|暨做好行业自律与个人守信医保承诺书
2025年3月27日下午,我院召开2025年医保政策宣讲会暨医保承诺书签字仪式。此次会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及《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为纲领,结合无锡市医保局近年曝光的典型案例,全面部署医保基金使用合规化行动。院长曾欢腾、业务副院长王新忠及全院班组长以上医护人员参会,共...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医院等级:二级综合医院
微信公众号:wxjshx_hospital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