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是总是过度担心,紧张、焦虑,甚至可能感到恐惧和不安。这些情绪可能几分钟内就冲到顶点,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让人很难自我调节。它不像普通紧张那样容易平复,而是像持续拉紧的皮筋,稍有不顺就会"崩断"。
常见的类型有五种:广泛性焦虑障碍(对生活里各种事情都过度担心)、惊恐障碍(突然发作的心慌、窒息感)、社交恐惧症(害怕和人打交道)、特定恐惧症(比如怕高、怕封闭空间),还有孩子更容易出现的分离焦虑障碍(害怕离开家人)。这些情况就像大脑里的警报器过于敏感,总把普通小事当成危险信号。虽然具体成因还不完全清楚,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通过心理疏导或必要时的药物干预,通常都能让紧绷的神经慢慢放松下来。
焦虑症患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不同焦虑症其发病率也有所不同。
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强烈的害怕或不适感,并且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
当患者离开家,处于人群中或在不易离开的环境中时就会感到焦虑。
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
对于特定的事物或情况(如飞行)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患者恐惧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患者所认为接触该事物或处于某种情况时,可能产生的可怕后果。
对诸多事件或活动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担心,时间长达至少6个月。
与依恋对象离别时,产生的与其发展阶段不对称的、过度的害怕或焦虑。
迄今为止,焦虑症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存在着身心两方面的病理过程,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具有家族病史的人,焦虑症患病风险较一般人高。
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GABA)是发病基础之一,此外,可能还与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亢进、5-羟色胺系统异常等有关。
大脑内情绪控制环路是由前额叶、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前扣带回等构成,这些区域的结构、功能或联系异常可引起情绪控制障碍,构成焦虑障碍的病理结构基础。
当外部和自身原因使患者压抑、过分担忧和恐惧时,若不能运用有效的防御机制,则可能会出现焦虑症。
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是由于潜意识冲突未能获得解决、信息处理持久歪曲等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是由于患者过分关注和在意别人的评价所致,也可能和成年前的一些负面经历有关;特定恐惧症可能与恐惧的物体(即条件刺激)和创伤性经历(即非条件刺激)有关。
以下情况均有可能增大患病风险:
过度担心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是焦虑障碍患者的核心症状。此外还经常会出现紧张、不安、难以控制的忧虑,即将来临的危险、恐慌或厄运感,心律加快、呼吸加快、出汗、发抖、虚弱、疲倦、睡眠困难以及肠道问题等症状。
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心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患者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焦虑、恐惧、紧张和不安,整天心烦意乱,仿佛不幸即将降临在自己或亲人头上,内心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等症状。
不同的疾病类型其症状又有所不同,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持续、过度担心;社交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处于被关注并可能被评论的情境下,产生的不恰当的焦虑;惊恐障碍主要表现为日常活动时突然发作的、不可抗拒的害怕、恐惧、忧虑和一种厄运将至、濒临死亡的感觉。
反应性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躯体症状,涉及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患者出现皮肤潮红、苍白、出汗、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口干等。
出现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生殖系统异常,以及尿频或尿急等泌尿系统异常。
有的出现憋气、窒息感、过度换气等表现,并可能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症状,如四肢麻木、手足抽搐等。
患者常疑为心脏病发作而前往急诊室就医,除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极少数可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其他检查没有异常。
患者食欲不振,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等胃神经官能症、神经性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除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之外的外在行为表现,如:坐立不安、面部表情不自然、四肢轻微震颤,肌肉紧张抽动、运动僵硬、气促、窒息感、哽噎感,心悸和心率增加、胸部不适或疼痛、出汗、恶心、腹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
与过去相比,当患者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有以下“不合理”的表现时,就被认定为“焦虑症”潜在患者,应及时到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
出现以上情况,要立即寻求紧急治疗。
精神心理科。
焦虑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理测查确定,患者可能需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问卷(STA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或生活事件量表(LES)。
焦虑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理测查确定,患者可能需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问卷(STA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或生活事件量表(LES),以便帮助医生确诊并确定疾病严重程度,以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焦虑情绪反应一般都伴有生理、运动指标的改变,生理指标可间接反映焦虑的水平。通常使用的指标包括:皮肤电反应、皮肤导电性、皮肤温度、皮肤血流容积、肌电图、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焦虑症患者常伴有显著的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下降,主要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或者两者结合治疗效果更佳,但需要通过反复试验以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这是焦虑症患者心理治疗最有效的形式。焦虑症患者容易出现两种错误逻辑:其一是过高地估计不好事情出现的可能性;其二是过分戏剧化或灾难化地想象事件的结果。
焦虑症患者对事物的歪曲认知是造成疾病长期不愈的原因之一,因此需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进行认知重建,以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心理教育向患者解释有关疾病的知识,降低患者对疾病的继发焦虑,通过倾听、鼓励、支持等技巧向患者传递积极情绪,增进治疗依从性。
此外,部分患者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松弛训练和呼吸控制训练,帮助缓解焦虑症状。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苯二氮䓬类药物,其抗焦虑作用强,起效较快,能改善睡眠,不良反应较小,一般治疗时间不超过2~3周,轻症患者可以间断使用。
若长期大量使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和突然撤药时出现的戒断症状。此外,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肌肉松弛的作用,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容易摔倒、骨折等。
非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等),其适用于门诊治疗,将逐渐成为苯二氮䓬类的替代品。此类药物没有明显的镇静、嗜睡及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但该药的作用较弱,起效较慢。
目前抗抑郁药物是临床治疗焦虑的主要选择,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治疗焦虑症的首选药物。
此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和三环类药物,对治疗焦虑症也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三环类药物因其对心脏的毒副作用等,临床应用受限。
焦虑症患者自行缓解较少,甚至可能随着病程迁延愈发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通过正规的心理和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需特别注意的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会继发为抑郁障碍。
焦虑症一般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但通过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也能很好的控制症状。
焦虑症患者,由于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将会引起如下并发症。
因过度兴奋、焦虑、精神紧张等,而发生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等表现。
焦虑症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影响较大,临床上有较多患者会有不明原因的经常腹泻,每次排便量非常少,且有排便不净的感觉。
焦虑会导致血管收缩舒张不规律和血糖调节异常。
部分患者因过度焦虑,而产生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语言、动作减少及迟缓等抑郁症症状,严重困扰焦虑症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由于焦虑症的病因复杂,病程迁延且易复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通过药物控制焦虑症状外,还应加强患者心理、生活等方面的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避免油炸食品、垃圾食品,多吃水果、蔬菜、粗粮和鱼类。
同时应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因、烟草等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导致或加剧焦虑。
当患者焦虑发作时,家属应充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及时摆脱刺激源,对可能出现的自杀、自伤等行及时控制,密切观察,必要时专人陪护。
运动可以改善患者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因此应当为患者制定适当的日常运动计划,刚开始运动量以较低为宜,然后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被生动简介地画了出来(转载)
医疗核心制度至关重要,记不住怎么办?1、有个病人来了(首诊负责制)2、有点重,请上级一起看(三级查房制度),3、上级也觉得重,请其他科一起看(会诊制度)4、大家都觉得很重,是个疑难病人(疑难病例讨论制度)5、讨论后决定要手术,谁可以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手术怎么做?(术...
“零容忍”守护群众“救命钱”|暨做好行业自律与个人守信医保承诺书
2025年3月27日下午,我院召开2025年医保政策宣讲会暨医保承诺书签字仪式。此次会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及《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为纲领,结合无锡市医保局近年曝光的典型案例,全面部署医保基金使用合规化行动。院长曾欢腾、业务副院长王新忠及全院班组长以上医护人员参会,共...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医院等级:二级综合医院
微信公众号:wxjshx_hospital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