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泌尿外科

概述

  • 常因结石嵌顿在尿道内引起

  • 表现为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排尿疼痛等

  •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 治疗效果好,一般能治愈,但具有较高复发率

疾病定义


尿道结石比较少见,一般来自肾和膀胱,少数结石原发于尿道,且大多伴有尿道狭窄、尿道憩室或尿道异物。尿道结石和膀胱结石统称为下尿路结石,该病多见于男性。

疾病类型

根据结石所在的位置,可分为前尿道结石和后尿道结石两类,前尿道结石多见。

根据结石的来源,可分为原发性尿道结石和继发性尿道结石两类。

  • 原发性结石比较少见,多发生于尿道病变,如在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尿道异物的基础上发病;

  • 继发性结石占绝大多数,主要由膀胱结石和上尿路结石通过尿道时受阻导致。

流行病学

  • 发病率: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 好发人群: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尿道结石患者为什么要多喝水?

大量饮水,可以增加尿量,减少尿中成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也有利于促进结石的排出。

尿道结石患者为什么要少吃菠菜?

草酸钙结石是结石中最常见的类型,此类患者应该重点限制草酸的摄入。而菠菜中富含草酸,所以要少吃,此外,富含草酸食物的还有甜菜、茶、巧克力、草莓及各类坚果等。

尿道结石患者是否要限制钙的吸收?

除吸收性高钙尿症患者外,普通患者不用。草酸钙结石是结石中最常见的类型,此类患者应该重点限制草酸的摄入,一味地限制钙吸收反而弊大于利。

病因

尿道结石的形成机制尚未明确,多为膀胱或上尿路结石在尿道滞留,而结石的形成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导致。

基本病因

结石形成

  • 尿中形成结石的物质如钙、草酸、尿酸和胱氨酸等浓度过高,导致尿液过饱和,这是结石形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驱动力;

  • 尿中结晶抑制因子如枸橼酸盐、焦磷酸盐和镁等的减少,也是促使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 如果服用了溶解度比较低且能够诱发结石形成的药物,也能促进结石的形成。

尿道结石

继发性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大多数是继发性的,主要是来自于膀胱和上尿路的结石在尿道处受阻导致的。这种结石的成分常常是草酸钙或碳酸钙结石,与结石形成的基础病因有关。

原发性尿道结石

原发性尿道结石比较少见。

结石在尿道内新形成,可能形成于尿道狭窄的近端,尿道憩室里,伴有慢性尿道感染和尿道异物,还可能发生在血吸虫病,以及用带毛发的皮肤进行尿道成形术的情况下。

典型的女性尿道结石与尿道憩室有关。

诱发因素

性别

男性多发,从解剖上来看,由于男性尿道弯而长,女性尿道短而粗,所以男性尿道结石更多见。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 高草酸盐、高蛋白、高钙、高钠、低镁饮食及日常饮水少,都会增加患结石的危险;

  •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B6会诱发结石;

  • 每日服用维生素C超过500mg时可能会诱发草酸结石形成;

  • 长期服用大量维生素D,会促进钙的吸收,进而尿钙增加,钙结石形成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气候和生活环境

夏季是发病高峰,首要的原因是气温高,人体通过排汗和呼吸丢失大量的水分,导致尿液浓缩,使成石物质浓度增高。其次是由于日照时间长,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尿钙的排泄也随之增加。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

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排尿疼痛等症状。症状轻时可仅表现为尿路感染,如憩室内结石,重时可发生急性尿潴留和会阴部剧痛。

典型症状

排尿困难

主要表现为排尿等待且费力、尿流变细或间断、射程变短、尿不尽等。

点滴状排尿

排尿困难的一种表现,尿流不连续呈点滴状。

排尿疼痛

排尿时出现明显的疼痛,常放射到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常有会阴部和阴囊部疼痛。

伴随症状

  • 患者可能伴有血尿和尿路感染,伴有尿路感染时突出表现为性交痛,且尿道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 还可能伴发严重阻塞、急性尿潴留和会阴部剧痛。

就医

当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排尿疼痛、点滴状排尿,伴或不伴血尿、尿道感染等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就医。

医生询问病史:

  • 第一次发病的时间,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

  • 发病至今,病情是否变化;

  • 之前是否有尿道排石的经历;

  • 之前有无肾结石或者膀胱结石,是否因此而住院治疗,疗效如何;

  • 平时的生活习惯如何等。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急诊科。

相关检查

查体

重点检查尿道,一般来说,男性前尿道结石在阴茎部和会阴部大多可触及,后尿道结石可经直肠触及;女性尿道结石可以通过阴道检查摸到。

此外,用尿道金属探条伸入尿道内检查时,如探条碰到结石,可感觉到触及硬物的摩擦感。

实验室检查

血液分析

检测血钙、白蛋白、尿酸、肌酐等,代谢异常患者应做相关检查。

尿液分析

常见肉眼或镜下血尿,还可测定尿液PH、钙、磷、尿酸、草酸等。伴尿路感染患者应行尿液细菌及真菌培养,发现晶体尿应进行尿胱氨酸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简便、安全、经济、无创伤,能明显发现前尿道结石,但对后尿道结石易误诊,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对怀疑后尿道结石的患者行盆腔CT检查。

X线检查

能显示绝大多数的结石,怀疑有尿路结石可能时,还需加做尿路平片及排泄性尿路造影。

盆腔MRI检查

同样可以发现结石,优点在于能更大程度地发现尿道管腔及尿道周围组织病变。然而费用较高,且检查时间较长,故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法。

器械检查

膀胱尿道镜检查

能直接见到结石,还可发现膀胱和尿道病变。此法诊断最准确,但是属于侵入性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鉴别诊断

肾结石

同样有疼痛、血尿、感染的临床表现,然而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与尿道结石不同,由此鉴别。

肾结石的患者疼痛部位多在侧腰部,可表现为钝痛或隐痛,常因结石在肾内移动突发严重的绞痛,疼痛可沿输尿管放射至膀胱甚至睾丸,发作时患者精神恐惧,面色苍白,辗转不安。

膀胱结石

常表现为排尿突然中断、排尿疼痛,且疼痛向远端尿道及阴茎头部放射,伴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膀胱结石的疼痛常与体位有关,改变体位,能使疼痛缓解,继续排尿,这点可与尿道结石相鉴别。

治疗

尿道结石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方式需根据结石的大小、形状、所在部位及尿道状态来确定。

急性期治疗

尿道结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急性尿潴留,患者尿液完全不能排出,滞留在膀胱内,疼痛明显,必须立即送到医院接受急诊治疗,通过手术解除尿道梗阻。

手术治疗

尿道结石的治疗应该根据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周围尿道组织的病变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尿道舟状窝结石

可向尿道内注入无菌液体石蜡或丁卡因胶浆,然后将结石轻轻推挤出尿道口,或用血管钳经尿道口伸入将结石取出。如合并有尿道外口狭窄,则需要行外口切开取石术。

前尿道结石

较小的结石可以自行排出,或在良好麻醉下,压迫结石近端尿道,阻止结石后退,注入无菌液体石蜡,轻轻向远端推挤,钩取或钳出。

取出有困难者,可选择内镜下碎石后取出,尽量不做尿道切开取石,以免尿道狭窄。如果嵌顿的结石较大以及合并有憩室和狭窄等相关情况时,则需要考虑尿道切开取石术。

尿道球部及后尿道结石

腔内碎石术

一般多采用将结石轻轻推入膀胱,再按膀胱结石进行腔内碎石处理,目前多采用内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将结石推入膀胱这一过程,临床上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 探杆盲推术

临床上多用,但此操作对医生的临床经验有一定的要求,初学者有损伤尿道及形成尿道假道的可能。

  • 加压注水导管回推技术

阴茎根部和结石之间形成密闭腔,可通过导管向密闭腔内注水,使密闭腔内压强增大并作用于结石,推动结石向膀胱移动。同时水压作用于尿道使尿道扩张,尿道扩张使得嵌顿在尿道内的结石压力减小。


骑跨半坐位体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简单易行,碎石效果好,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尿道结石的治疗方案之一。


术后并发症

尿道损伤

主要由于手术过程中器械和结石通过尿道造成,一般不严重,仅有尿道黏膜损伤,主要表现为尿道出血,局部疼痛和排尿疼痛,无需特殊处理,可止血、止痛,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尿道狭窄

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的主要远期并发症,术后留置导尿管可减少其发生。根据狭窄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狭窄轻者仅需定期扩张尿道,尿道外口狭窄应进行尿道外口切开术。

排尿异常

疼痛导致括约肌痉挛,或术后并发尿道狭窄后,都会引起排尿异常。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尿道结石治疗效果好,一般都能治愈,但具有较高复发率,还可能出现急性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并发症

急性尿潴留

尿道结石造成尿道的急性完全梗阻,导致患者膀胱内尿液胀满却无法排尿,十分痛苦,需要急诊处理,去除尿道结石,解除梗阻,恢复排尿。

尿路感染

尿道结石合并梗阻时,由于尿液淤滞,会诱发感染,而感染又会引发结晶的析出和沉淀,使原有的结石体积迅速增大,结果进一步加重了尿路梗阻,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对于已有尿路感染证据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

日常

普通人群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合适的体重、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营养平衡和增加富含枸橼酸的水果摄入等方式进行预防。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调整饮食结构,辅助治疗,预防复发。

日常生活管理

大量饮水

除日间多饮水外,每夜可加饮水1次,保持夜间尿液呈稀释状态,可以减少晶体形成。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应在2.0~3.0L以上,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2.0~2.5L以上,这样能有效预防各类结石的形成。

调节饮食

日常饮食应追求营养的综合平衡,避免其中某一种营养成分的过度摄入,同时限制钠盐、蛋白质的过量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粗粮及纤维素摄入。

草酸盐结石患者

应避免富含草酸的食物,如浓茶、甘蓝、菠菜、番茄、芦笋、花生等,其中菠菜的草酸盐含量最高,草酸盐结石患者应忌食菠菜。

高尿酸患者

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包括肝脏及肾脏)、家禽皮、带皮的鲱鱼、沙丁鱼、凤尾鱼等。

感染性结石患者

推荐低钙、低磷饮食。

胱氨酸结石患者

避免过多食用富含蛋氨酸的食物,如大豆、小麦、鱼、肉、豆类和蘑菇等。

适当运动

促进结石排出,增强体质。

日常病情监测

定期复诊

由于该病复发率较高,尿道结石取出后,应在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后,复查X线照片、B超或者CT扫描,并与术前对比,以确认无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NEWS

上一篇:前列腺结石

下一篇:膀胱结石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