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筑基石,全身防护早先知丨你的牙齿状态,藏着身体的健康密码

作者:嘉仕恒信  日期:  2025-06-06

您知道吗?口腔不仅是吃饭和微笑的门户,更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 一颗牙齿的疼痛、一次牙龈的出血,可能都在悄悄发出全身健康的预警信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口腔与全身的“隐形纽带”,并教了解如何用科学护牙守护身心健康。 

微信图片_20250606091750.jpg

01  小问题,大隐患! 

口腔里的细菌恰似一群“潜伏的特工”,它们能够借助牙龈出血这一“秘密通道”溜进血液,继而悄无声息地潜入心脏和大脑,引发炎症反应。像牙周炎、龋齿这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实则可能是心脑血管,中风、糖尿病等疾病背后的“操控者”。 

大量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比健康人群足足高出2 - 3倍。这是因为口腔细菌所产生的毒素会在人体内引发全身性炎症,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程,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 

81d1ff2f404a252bc94b86b44ee63e0.jpg

 02  信号灯亮了,你注意到了吗? 

牙龈红肿、牙齿松动、口臭……这些口腔问题极有可能是身体健康亮起的“红色警报”!尤其在康复过程中,要是你频繁感到头晕、胸闷,可别忽略了对口腔的检查,说不定问题的根源就隐匿在你的牙齿之中。 实际上,口腔感染会致使全身炎症反应的出现,而这种炎症反应在身体上的表现多种多样,像疲劳、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都可能与之相关,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心绞痛或导致脑供血不足。 

 我院口腔科医生定期为康复患者检查口腔健康   

41408b6bf7cee41f8d74f655e5c93e0.jpg

 03  早发现,早干预! 

 口腔宛如全身健康的“侦察兵”,医生通过观察口腔状况,便能够提前察觉到一些疾病的细微迹象。比如说,牙龈出血或许是高血压发出的信号,而牙齿松动则可能与骨质疏松存在关联。 临床实践证明,口腔检查在识别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全身性疾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些疾病又与心脑血管健康紧密相连。通过对口腔问题的关注和检查,不论在疾病发病前还是在康复过程中,我们都能够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04  科学护理,从日常做起 

 重视口腔健康,可不单单是为了保护牙齿,更是在为健康保驾护航!口腔的护理,其实并不难,只要日常坚持以下方法,就可以应对绝大部分的口腔健康问题。 

 1. ‌刷牙:方法比工具更重要‌ ‌巴氏刷牙法‌(水平颤动法):刷毛与牙面呈45度,覆盖牙龈边缘,小幅度水平颤动清洁牙龈沟。 ‌工具选择‌:电动牙刷清洁效率更高,但手动牙刷正确使用同样有效;刷毛建议选软毛,避免损伤牙龈。 ‌频率与时间‌:每天2次,每次2分钟,晚上刷牙更重要(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 

 2. ‌牙线:不可替代的“邻面卫士”‌ 牙刷只能清洁60%的牙面,邻面龋(牙缝龋)必须依靠牙线。正确使用方法:将牙线呈C形包绕牙面,上下刮擦而非前后拉扯。 

 3. ‌漱口水:辅助而非替代‌ 治疗性漱口水(如含氯己定)需遵医嘱使用,长期使用可能破坏菌群平衡;日常护理可选择含氟化钠的漱口水。 

 4. ‌饮食习惯:隐形的影响因素‌ ‌“黏性糖”危害更大‌:软糖、蛋糕比巧克力更易残留,碳酸饮料的酸性环境会直接腐蚀牙釉质。 ‌护齿食物清单‌:奶酪(富含酪蛋白)、芹菜(机械清洁作用)、绿茶(多酚抑制细菌)。 

 5. 定期检查,清洁:防患于未然 即使没有症状,成年人也应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每3-6个月检查。牙医可通过探诊、X光片发现早期龋齿、牙周袋等问题。‌洗牙(洁治)‌是清除牙结石的唯一方式,建议每年1-2次,不会损伤牙齿(超声震动仅震落结石)。缺牙3个月内应镶牙或种植,避免邻牙倾斜、咬合紊乱。 

0c232e9f7d0b5cb00a059fa978e753a.jpg

 05  健康从“齿”开始! 

目前,我院康复医学团队与口腔科正积极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探讨康复技术与口腔治疗相结合的潜在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双方的专业优势解决临床中的复杂问题,进而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康复科&口腔科医疗联动 

 尤其在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康复阶段,千万别忘了关注口腔健康!一口健康的牙齿,不仅有利于改善营养摄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使心情愉悦,这对于多种疾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