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别做“湿”人!中医妙招赶走困人的湿气

作者:嘉仕恒信  日期:  2025-06-09

又到了湿答答的梅雨时节,一大波雨水正不时造访,阵雨、雷阵雨、短时阵雨轮番上阵。衣服总也晾不干,潮湿的房间还会散发一股霉味……闹心的不止这些,不少人身体也跟着亮起了红灯,经常感觉困倦,精神萎靡、四肢无力,有的产生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现象。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你可能被湿气“困”住了。    

f5dfba729d77fd70689f36980147618.jpg                    

 一提到湿气,人们潜意识里认为它有害健康,其实不然。中医里有六气之说,根据季节不同,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大自然气候。这种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正常的六气一般不会影响健康。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的出现过迟或过晚,或时机不对,气候变化过快,超过一定限度,当身体不能适应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湿气也是如此,正常情况下对人无害,但到了夏季尤其是梅雨季节,雨水连绵不断,湿气很重,淋雨、涉水或洗澡都易受湿邪入侵致病。除了外在因素,湿气还来源于自身。体内湿邪主要是由于脾虚造成。因为平时吃东西的时候不太注意,爱吃肥甘厚腻的食物,过食生冷寒凉,容易造成脾失健运,最后导致湿气内生。湿气在体内滞留时间太久,就会出现健康问题。  

e5e034ab14ed8d2a5d3817348490422.jpg

 湿气重有哪些表现?        

  湿气重不仅伤害脾胃,湿气堆积在关节部位还容易诱发关节炎,因此在察觉到湿气重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湿气重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辨别:

 1、看脾胃状态:腹胀,时常感觉没有食欲,吃点东西就消化不良。

 2、看精神状态:总是感觉睡不醒,精神萎靡,四肢乏力,懒得动弹,容易困倦。

 3、看舌苔:湿气重的人舌苔十分厚腻,但也要分情况。如果厚腻偏白,说明体内有湿寒,可能贪凉,西瓜、冷饮等寒凉的食物吃多了,如果舌苔厚腻偏黄,表明体内有湿热,多与喜食辛辣刺激、油炸等食物有关。

 4、看大便: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干净。

 如何赶走困人的湿气?        

应对梅雨季节,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在阴雨天要注意关闭门窗,等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湿度太大,建议使用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以祛除湿气;合理饮食,少吃多脂肪、热量高的食物,多饮水,少饮咖啡和酒,此时应以清淡、祛暑、清热食物为主;避免外湿伤身,外出时要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864105b9444682bd6ffea4cc3585416.jpg

    祛湿中医有妙招        

       1、中医食疗    

 由于梅雨时节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容易出现食欲不佳、腹胀、大便不成形或黏腻不爽等症状,因此,梅雨季节宜多食用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茯苓、山药、冬瓜等。

        2、艾灸    

 在中脘、下脘、关元、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有祛湿、增强体质的功效。

        3、穴位按摩    

 中医穴位按摩也可以祛湿,推荐三个穴位。

 丰隆穴: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外踝尖上八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钟。    足三里穴:调理脾胃,驱赶内湿的好穴位。在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胫骨前缘一横指,一天2次,每次3分钟。    

 中脘穴:和胃健脾,促进脾胃的运化,适用于痰湿困脾的人群。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脐连线中点(脐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位上揉2—5分钟。    

        4、中药足浴    

 中医认为,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越有必要,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胃经、膀胱经等足部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推荐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经验方:佩兰、石菖蒲、藿香、苍术、草豆蔻、草果六味中药各15g,水煎取液,足浴,每晚1次,特别适合于梅雨季节寒湿困脾的人群,表现为四肢乏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5、穴位敷贴、刮痧、拔罐    

 这三种中医外治疗法都是效果比较直观的改善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祛除湿气,达到保健的效果。



疾病科普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点: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邮编:214000

苏ICP备19001377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锡)医广【2023】第03-01-3202-046号